马列维奇回顾展
当地时间2014年7月16日到10月26日,“马列维奇:俄罗斯艺术的变革”展将于英国伦敦的泰特美术馆进行展出。本次展览由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与德国波恩的德意志联邦展览馆共同主办。展出作品有油画、雕塑、手稿等,来自卡哈德兹维收藏(Khardzhiev)、柯塔吉丝收藏( Costakis )以及SMCA塞萨洛尼基收藏等。这是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马列维奇近三十年来的首次回顾展,同时也是在英国的首展,将从早期俄国风景、宗教风俗画等开始,延续到后来的抽象绘画和至上主义杰作,以及他在人生最后阶段颇受争议的回归具象几何绘画的多幅作品,引领英国观众回望马列维奇的艺术生涯,探寻俄罗斯艺术的变革之旅。
马列维奇 《基督裹尸布》 1908年
俄罗斯艺术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年2月11日生于基辅,1935 年 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 今圣彼得堡 ),受业于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他早期作品寻求变形和稚拙的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塞尚的分析立体主义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的创始人,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至上主义绘画彻底抛弃了绘画的叙事成分和三维空间,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方块运用到极致,尝试消除作为具象艺术根基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立,不断探索着形体、色彩与空间的关系,认为:“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画家,那么画家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 ”
马列维奇 《白上黑》 1913年
1913年,马列维奇创作了《白上黑》,是他对于上述观点的典型实践,也是至上主义的第一幅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这幅作品中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了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于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画展》展出引起了轰动和争议。画中的黑色方形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也像是一个宇宙黑洞,将一切艺术形式都吸纳了进去并成为了“无”,看似空无一物却又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极富禅学意味。在展出之后这幅作品雪藏了近半个世纪,直到马列维奇逝世后才重见天日,与杜尚的“现成品”一样对于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至今仍对当代艺术有着极大的影响。
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 1915年
之上主义按马列维奇的观点来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黑色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而这种至高无上的极简几何图形在《白上白》中成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马列维奇曾经说过,“方的平面标志之至上主义的开始,它是一个新色彩的现实主义,一个无物象的创造……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感情或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马列维奇用纯粹的平面发展为基础,是对客观视觉的视觉现象本身意义的否定,是对人自身感觉的唤醒与释放,也是一种纯粹情感的回归。(来源:TATE 编译:孟媛)
马列维奇 《动态之上主义》 1915或19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