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美术馆长范迪安先生评申亮绘画新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7-24 09:21:5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范迪安

    申亮 2005-2006年画出的一批新作,可能会使熟悉他和不熟悉他的人都感到惊讶与新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申亮画的是戏曲人物系列。在那个系列中,他一方面把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用连续的画面营构成当代人重新读解经典并创造出富有当代观念的艺术图式;另一方面,他使用“虚”和“影”的表达手法,使作品中的图像产生虚幻如影的视觉效果,表达出当代艺术家在数码时代吸收影像语言的创造特质。但是,在新近的作品中,申亮完全抛弃了原有的做法,画的是收集来的大批旧书刊和旧物品,并且将它们画成如旧的模样,这就使人对他的新选择和新方式产生了惊讶:他何以能够如此彻底地与过去的“我”告别而步入又一个充满兴趣的绘画世界。对于不熟悉他的人,这批作品则提供了一种对于中国文化时代特征新的体认:在那些泛陈出时间痕迹的旧物新影中,往昔的历史历历在目,无论是历史的亲历者或旁观者,都能获得直接的感知。

    在我看来,申亮这批作品有三个特点是很具观念性意味的。首先,他使自己扮演了一个“收集者”的角色。“收集”是一种将自我投放到历史时空中去的行为。依他的年龄,他所收集的旧书旧刊旧物都是他孩童时代曾经接触过的物品,也是一种社会知识的象征。在他的感觉中,这些“旧”的东西是一种种历史事物,既属于他个人的记忆,也属于人们的共同记忆。他乐在其中地描绘它们,表达出一种专注于历史的心理情怀。第二,申亮用的是“放大”的手法。在他眼前的那些陈旧的物品实际上是一些历史的片段,类似“小人书”、铅笔盒等更是一些容易被遗忘的历史细节,但申亮饶有兴趣地将它们画成大的幅面,有的甚至是超大的幅面,这就不能不令人体察到它们的存在。在被申亮“放大”的图像中,记忆穿越时间来到了人的面前。第三,申亮在感觉着历史物品的同时,实际上感觉到的是它们的时间性,因此他用了“仿旧”的语言使它们呈现出“当时”的真实。就像追踪梦境一样,他把如梦如幻的时空描绘了出来。

    在当代图像创造如此困难的时候,申亮的这批新作提示了一种属于他个人的方式,那就是两种资源的结合。第一种资源是他“发现”的文化资源,尽管有许多艺术家也在进行着“发现”的工作,但他居然能在已有的文化现成品中找到与自己经验相关的事物,这不能不是一种新的“发现”,而且“发现”的是一个巨大矿藏。可以相信,这份矿藏足可以令他沉迷其中,生发出难以计数的作品。第二种资源更是属于申亮自己的,那就是他高度的绘画技巧。像他这样经过十多年正规艺术教育的画家,具备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特别是在写实性绘画上积累了超常的能力。面对自己这份技巧资源,他作了一种可以称为“自我发现”的工作,使绘画技巧成为抒发感觉的语言。面对画布,两种资源自然地汇合在一起,他因此画得淋漓酣畅,既整体地把握住作品的气氛,又极为从容地抒发了表现性的绘画快感,作品中的细节在视觉上引人入胜,历史图像从记忆中“再生”式地浮现出来。

    在当代绘画的观念性和语言方式的统一上,申亮目前达到了一种通和的境界。我相信,在我们惊讶他的新作的同时,也将获得一种发现他的欣喜。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