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艺术何以不能“自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8-02 10:58:19 | 文章来源: 世艺网

    如果按照中国美术近代史上的普遍说法,潘天寿是中国文人绘画的最后一个大师,那么,中国艺术(这里主要指美术)在刚刚过去的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之中,以极快的速度从“古代”、“近古”走到了“现代”,在这样一个浓缩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积淀了一定的“传统”,但在更大的成分上可以说,中国当代美术是“没有历史”的。它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积淀下厚实的文化资源,直到今天,从艺术创作、批评到观众接受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漏洞和遗憾。这使得今天的当代艺术陷入极大的危机之中。河清作为一个美术史论研究者,在留法多年的生活经历中领悟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还有更深刻的政治、社会层面的根源,这促使他把关注的眼光投向美国在二战后文化冷战之中的文艺政策。《艺术的阴谋》就是他在这方面思考的又一本力作。

    河清在这本书中以美国在战后以中央情报局为核心的文艺宣传政策、方式、手段作为文字叙述的一根主线,通过众多的实例分析,旨在揭示这样一个鲜明的观点:“国际当代艺术”既非“国际”亦非“当代”的艺术,是战后美国人在“自由女神”的旗帜下,强行在世界上确立的“美国式艺术”。这部近30万字的著作堪称近几年来国内当代艺术研究领域一部批判观点鲜明的代表之作。河清以一种批判的反观态度探询了新的当代艺术取向,企图力挽中国当代艺术危机的局面。

    时至今日,当代艺术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却绝对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作为二十世纪艺术的重要内容,以非绘画、雕塑为特征的当代艺术,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双年展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在同众多的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艺术史学者、艺术家交流过程中知道:在海外,多媒体、装置、行为等当代艺术的观众人群,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火爆,而以陈列古代艺术文明为特色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场所却永远是门庭若市,可以说,在危机四伏的世界当代艺术同样面临“没有历史”的尴尬。

    河清通过对“美国绘画”的横空出世,并逐渐影响到欧洲和苏联、亚非拉,具体探讨了“国际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制造”现象。他指出:美国在二战之后动用强大的文化宣传和艺术市场的力量,把原先非艺术的日常物品和行为确认为艺术,以“反艺术”、“反绘画”的名义,宣告欧洲古典艺术“过时”,而把二十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波普”、“行为”、“装置”、“概念”等宣告为“当代艺术”,由此强行把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迁往纽约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背后,是美国人标举“时代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当代艺术”;同时标举“世界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国际艺术”,以消解其他国族文化艺术存在的合法性的阴谋所在。而其最终的阴谋则是使代表美国文化的“自由女神”矗立到世界各地,取代不同的文化形式。

    河清所提出的理论与观点和他前几年的一本著作《现代与后现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观点一脉相承。通过他激情飞扬的文字可以看到,他希望通过对西方、国内当代艺术的实证发掘,激发国内艺术人和广大读者的思考并改变认识思维,建立健全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从《现代与后现代》到《艺术的阴谋》等一系列著作,无疑起到了这一作用。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