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一直以追求创新为己任,其中“城市山水画”是深圳首创的重要课题,在历届展览中都引起了极大关注。本届双年展将举办“全国城市山水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深圳市联合主办,标志着“城市山水画”已经得到美术界的重视和肯定。记者对策展人、深圳美术馆研究员鲁虹进行了采访—“城市山水画”是钱学森提出的。
记者:今年举办“全国城市山水画展”是不是第一次?
鲁虹:严格说来是第二次。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画院举办了一次“深圳画家画深圳”展览,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人民日报》、《美术》杂志等都做了报道。钱学森先生看后写了一篇文章,赞扬深圳出现了“城市山水画”。后来深圳在1996年举办了“全国城市山水画展”,全国很多知名画家、批评家都参与进来,还出了画册。但由中国美协和深圳市联合举办,这么高规格的展览还是第一次。
记者:国内其他城市举办过同类展览吗?深圳和他们相比有什么优势?
鲁虹:现在“城市山水画”在全国越来越普及,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都办过类似的展览、研讨会等。深圳是最早实践“城市山水画”并将其理论化的,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城市山水画”发展,还有国际水墨双年展这个一流的展示平台,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的。
“城市山水画”创作群体已经形成
记者:上届双年展的“水墨都市”有很多新尝试,有些画家把电脑元素引入画中,还有一批女画家展示了“她们的都市”。今年展览的最大亮点和特色是什么?
鲁虹:以往的展览都是邀请展,今年我们只邀请了十几位名家,其他都是向全国征稿。让我们很惊讶的是,很多自由来稿的水平都非常高,甚至比邀请来的作品还好。来稿一共1600多件,经过全国专家的两轮筛选,最后选出了104件展出。这些作品风格很广,不管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多新发展,比以往大有进步。
记者:收到这么多好作品,是不是说明“城市山水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鲁虹:是这样。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城市山水画”创作群体,大家都是把这个当事业做的,说明“城市山水画”已经深入人心了。“城市山水画”已经走过草创阶段,开始逐步成型。
画家对城市应该有批判意识
记者:对于“城市山水画”这个概念也存在争议,有位老先生曾经说,城市画和山水画是两个范畴,可以说“山水画的现代化”,不能说“城市山水画”,您怎么看?
鲁虹:山水画是一个传统概念,是古代文人寄情自然、抒发内在情感的产物。现在“城市山水画”的内涵已经有所变化,画的不再是自然山水,而是有更多的人造景观。严格来说,叫“都市水墨画”可能更加贴切。但也没必要为概念过分纠缠,像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难道这些画家都是野兽吗?
记者:传统的山水画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现在的“城市山水画”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化根基?
鲁虹:当初钱学森先生提出“城市山水画”不光是谈艺术,而是希望把城市里的现代建筑和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这当然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记者:孙振华先生说“城市山水画”对城市应该有批判意识,您觉得呢?
鲁虹:我非常同意。台湾著名画家罗青曾画过“钢铁山水”,画的城市都是死一般的“水泥森林”,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而我们的画还是以歌颂为主,有批判意识的很少,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这次展览的一个不足。
追求水墨创新符合深圳城市性格
记者: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城市山水画”该如何找到新的水墨语言?
鲁虹: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题材变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法”等已经不够了,需要新的技法。这些年来,画家们借鉴了油画、版画、影像、设计等的技法,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虽然在艺术上还没有达到很高的高度,但是让“城市山水画”的天地变大了,还是充满希望的。
记者:现在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应该像国宝一样好好保护起来;还有一种是致力于在题材、手法上对水墨进行改革,让它更适应现代社会。
鲁虹: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都很重要,大家可以沿着各自的路子走。画传统山水的人肯定也要有新的东西,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我们的创新也是在继承水墨基本特点上进行的,只不过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说到底,传统山水画植根于农业文明,而“城市山水画”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记者: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从一开始就不断追求创新,是否跟我们这座城市的特点有关?
鲁虹:那是肯定的。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气质,就是不断追求特色和超越。在艺术方面,深圳更关注当代艺术和水墨创新,这都是与城市性格相吻合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城市山水画”从深圳走向全国——策展人、深圳美术馆研究员鲁虹专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