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徐虹 让《父亲》成为《蒙娜丽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2-30 23:38:27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徐虹,“农民·农民——藏品暨邀请展”的策展人。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较大规模和集中展示农民形象的专题画展,共由260件作品组成,画种为中国画、油画和版画。展览于2006年11月1日至11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的三楼和五楼举行,展期26天。

    11月6日下午3点,中国美术馆展览大厅内,150余名农民工分成十组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正在参观。每一个农民工都看得非常认真,一些真实再现农民形象的作品像《父亲》、《弃民图》、《天安门前》等尤其吸引他们的目光。这是“农民·农民——藏品暨邀请展”特为农民工举办的民工专场。“这幅画很真实!”民工朋友一句质朴的话让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徐虹感慨不已:“本以为这次展览会在学术界引起更大的反响,没想到这些普通百姓、民工们的反响也很大,他们完全可以看明白,说的话也很到位。他们和我们完全是一样的,同样具有鉴赏力。这次展览让我意识到民工是我真正要接受的挑战,同时也认识到真正关注中国文化、中国问题的展览是一定会受到欢迎的!”

    作为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你是怎样想到要举办这样一个以农民为专题的画展的?

    我是搞学术研究的,在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形象时,我发现农民形象占很大的比重,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中国古代传统的美术形象中农民非常少,有也只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写生文化的传入,中国美术中农民形象越来越多。中国7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基于这两点我策划了这次以农民为专题的展览。

    展览包括藏品展和邀请展,这两部分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藏品展中主要是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早期画农民形象的作品英雄主义色彩较浓,作品的主题大多围绕着领袖和农民的关系;领袖和农民与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关系等等。画中农民的神情、体格、精神状态没有贫苦和劳累造成的身体变化,他们就像是运动员式的体型,气宇轩昂身强力壮,作为中国战争的主力形象——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诠释。如杨红太的《战报传来的时候》(1964年)、姚有多的《新队长》(1964年)、亢佐田的《红太阳光辉暖万代》(1972年)等;邀请展的作品是八九十年代的,80年代现实主义回归,在寻根和乡土风的影响下,描写农村生活的油画作品更强调真实性。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农民日常生活平凡而富有情趣的一面。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1980年)、张洪祥的《村头》(1981年)、常勇的《选种》等。

    这次展览收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是我没有想到这次画展民工朋友们也会有如此大的反响,他们完全看得明白,这让我很欣慰;其次,我们在11月底还将举办“学生画农民”的活动,让学生们从更加丰富广泛的角度上理解农民,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我看到很多外国朋友都来看画展,他们也开始真正关注中国文化。我希望能树立起我们自己的经典作品,让《父亲》成为中国的《蒙娜丽莎》。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大型农民题材画展"农民·农民"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农民·农民”——藏品暨邀请展
· 油画《父亲》现身“农民”画展
· “城市山水画”从深圳走向全国——策展人、深圳美术馆研究员鲁虹专访
· “85美术新潮”后抽象油画首次全国性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