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用诙谐对话用身体思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4-04 19:00:31 | 文章来源: 新闻午报

 

    “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举行

    日前,“雕塑与城市对话——迎世博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办。来自法国、智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广州等城市共190位艺术家的251件作品参加了本次展览。其中绝大多数作品出自中青年雕塑家之手,而部分优秀作品将被纳入世博园区城雕建设中。

    年轻人用创意置换经典

    罗丹的《思想者》、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在年轻雕塑家手中变了样,“思想者”成了胖胖的相扑者,“大卫”则拉起了中国民间乐器的二胡……该展策展人之一的曾成钢表示:“年轻人的大胆设想,已经走出了传统意义的雕塑,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塑造,那种诙谐、幽默,更是一种置换式的对话和多元思考。”

    除了将国外经典雕塑进行置换,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也成了再创作的对象。例如,青铜器《马踏飞燕》,在这里却成了一个醒目的黄色玻璃钢雕塑,从材质到造型、线条,作者对古代雕塑一一作了注解;而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在这里也成了作者的某种“印象”,以铁丝、铁钉等材料吸附于玻璃,再现浮雕中骏马的空灵、轻盈。

    雕塑语言逐渐走出写实

    徜徉在雕塑间,你会发现,这里绝大多数的作品虽然还属于传统雕塑,但是过去印象中的那种“像鼻子、像眼睛”的逼真写实几乎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整体形象所带来的感受。

    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女雕塑家陈妍音近年一直致力于雕塑语言的表达,逐渐从写实中走出来,此次参展作品《走钢丝》就是希望在随意中表现出细致、微妙的人物动作、身体状态;陕西雕塑院马强的作品《逝》,择取了老上海月份牌人物的动态形象,用现代构成形式与造型语言重新结构定位;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帅的浮雕作品《潜行》中,你会发现并行的几个人连脑袋都不存在了,但是这并不妨碍雕塑整体所带来的感受和思考——时代发展、都市化进程,带给人们的一种相互之间的陌生与疏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