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是一个梦。站在路洪的画前,我们便仿佛走进了他为我们营造的梦幻般的都市中。这是一个被高度虚拟化的异质空间。在这里我们能够见到的只有人:孤独的人、扎堆的人、成双结群的人、邂逅相遇的人,他们或无所事事地在酒吧打发时光,或行色匆匆地拥挤在电梯里……我们不知道这些人从何处来,将到何处去。画面里看不到背景和环境,看不到事件的提示,看不到人与人的关系;画面里找不到如林的高楼、逼仄的居室、纵横交错的立交、鳞次栉比的屋宇,没有我们厕身其间已经司空见惯的,由无数钢铁、水泥、沥青、砖瓦以及各式各样车辆覆盖和填满的那个都市。但是它依然是都市,是路洪为我们呈现的都市。
如今的都市早已丧失了大自然赐于我们的各种色彩,都市里的人以看似类同的方式出现和消失,并被不断地遗忘,而整个城市就在这种失忆症中存在着。但是,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他们却仍以各自的生命体验顽强地从生存困境中突围而出,在失忆的城市中,记录下自己生存经历中的种种体验。而路洪则用他的画笔,对都市人那种种人生况味和生存境遇,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艺术方式的参照,努力去恢复城市曾经失去的记忆。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我们经常见到的摹仿性写实,没有叙事,没有情节。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带着木然无奈的神情——一种没有表情的“表情”,这是他为他的都市戴上的“面具”。因了这些面具,人物离开了自身,摈弃了个性,也由此阻断了我们对于都市的思维定势,展现出一个扑朔迷离的全新世界。尽管我们置身的都市,是在理性统领下被整合挤压得僵直划一的有序空间,但是路洪却想把都市人从物质化的重压下解救出来,重新进入自由无羁的原生状态,任随脚下的路径通向何方,虽然其间依然有着恼人的纷扰、浮躁、失落和焦灼……
路洪为我们营造的都市,并没有明确的指称,但几乎每一个都市人都可以把它看成是自己生活着的城市。即如我,便分明从他的画面中嗅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息。路洪的作品刻意突出人物的物质化世相,传达出一种具有当下特征的精神身份,与他们的都市生存状态相吻合,将现代化都市生存的体验和生命意识提升为某种共同的自身语境,从而在画面上凝固下了富有隐喻和符号意味的关涉都市的视觉投影,而这些正是当代都市状态和精神走向的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说:“如果要使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一个艺术作品)激发人们的美感,就必须使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路洪找到了这样的形式,这就是他的突破有限空间、具有视觉冲击和生命张力的人物图式,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都市向度”。
或许是由于传统文化并未提供过任何当代物质社会可资借鉴的、关于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因此以艺术的形式试图构建起都市向度,便被赋予了某种价值皈依的意味。路洪的都市向度,是按照他所选择的独特的切入口,以视觉图像为呈现方式,在城市文化的坐标上,对于都市文化语境和精神状态所作出的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既是他经过对现实社会和城市生活某一层面的亲身体验和主观介入后的一种表述,也是他对急剧变化中的物质时代当下状态的一种认知和回应,在多元价值取向中按照自己的判断作出的选择。这是一种精神性的物化,是对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常态生活状态的关注,是对平庸生活的消解与重构;是他身处都市入乎其内、又能超然俗世出乎其外,追求适合自己精神诉求的绘画样式。正如毕加索所说:“一个画家通过绘画来解脱和感知到梦幻中的自己。”路洪的绘画,似乎都在为着一个目的,即坦诚表现出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始终让自己保持着一种自由流畅表达情感的创作状态之中。这也就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对于当下都市生活的强烈的干预性。而就其绘画语言而言,他又寻找到了一种与他的干预性相吻合的表现风格语汇,既注重物象又超越物象,“立象以尽意”,完成了从对于物象的依赖到自由地抒发情感的过渡和转换,进而使他的作品提升到精神的高度,而这种精神性,也正是艺术的本质所在。
对于具象风格的绘画来说,如果不是刻意把隐秘的含义设定在具体的形象之中,通常是无须作过多的阐释的。但是路洪的作品却总有着某些无法言说的意味,并非那么一目了然。他在通过题材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来建立个人的话语方式,确立表现都市生活的独特视角的过程中,路洪最为关注的,并非是绘画语言的本身,而是如何将自己的绘画语言,成为一种表现都市题材的最为贴切吻合的修辞,题材与形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互补的审美关联。他的图式多以处于静态中的人物为主,但他的色彩、笔触和肌理,则却给人一种恍惚飘移的流动感,这种流动感,既与都市生活的喧嚣嘈杂相契合,又渲染增添了都市人迷茫浮躁的心态。在路洪一些作品中出现的自由走动的薄涂笔触,常常是他通过技法的随意性表现都市生活被虚幻化的真实的意外收获,成为他构成特定场景的画面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他的作品得以营建出亦真亦幻、朦胧莫辨的意象。
循着路洪的生活轨迹——从出生的乌鲁木齐,到求学的杭州,再到目前工作的上海,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城市,而且居住的城市一个比一个更大、更现代化。由此看来,他的以都市为母题的创作,似乎有着十分合理的内在逻辑依据。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说到底,都市生活不过是路洪通过对它的近距离的直观式记录,来表叙他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和超越世俗现实的思考的一种依托和载体。只是这种依托和载体对于路洪来说显得更加得心应手、驾驭自如而已,而且当下在中国愈演愈烈的都市化的浪潮或许更值得也更容易引起他的关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依托和载体不可以转移和拓展到新的领域,据我所知,路洪已有了新的创作计划,同样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托的人物虚拟组合,但已把视线投向同样有着难以言说的精神指向的打工族。可见,呈现的内容或许有所不同,但其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则完全可能是一以贯之的。
路洪属于那种在作品中一直保持着敏锐而睿智的当代视野的画家,他将注意力始终掌控在日常现实生活的底线上,这些作品已经作为常态生活的鲜活的的图像标志嵌入我们的当代记忆之中。路洪为我们建立了一种个性化的视觉模式,这种视觉模式,既不同于精湛完备得近于程式化的摹仿性写实主义,更有意识地与“新生代”、“泼皮”或“玩世”现实主义,以及依赖于阐释似是而非的观念的后现代主义拉开距离,从而完全通过视觉本身产生魅力。正因为如此,这些作品才经得起人们的凝视,并且通过视觉传达到内心,与人们的生命体验引起共鸣,从而产生出令人感动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