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面向未来的亚洲意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9-16 17:01:32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亚洲的文化精神以及显示在艺术形态方面的整体性因素,在习惯于分别对待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人文与自然、现世与来世、真理与经验等关系的欧洲人看来,具有“非理性主义”或“神秘主义”的性质和色彩。出于欧洲文化立场的这种解读,由于不可能从生活其中的生存经验中获得深切的认同感,以致必然地成为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性质的话语。这种误读或臆想性质的话语,在殖民主义的现实政治意图和攻城略地的霸业中被有意地加以利用和强化,并化作所谓的“东方学”而成为一种谋略隐伏的文化工具或机制。即如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所揭露的:“作为一种文化工具,东方学中到处充满着强力、活动、评判、真理愿望和知识。东方是为西方而存在的,或至少无以计数的东方学家是这么认为的,这些东方学家对其研究对象的态度要么是家长式的强加于其上,要么是肆无忌惮的凌驾于其上……”实际上,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语境或话语霸权中,亚洲艺术以及非西方文化形态的所有其他艺术传统,都不免要被“东方学”加以“东方化”甚至“妖魔化”,以至于非西方文化的所有这些文化表现形态,都不再是他自己,而只是西方的附属物,是用于比照“文明的西方”和“野蛮的东方”的永远的“他者”。

  当然,排除殖民主义的现实政治意图,出于特定文化立场或特定生存经验的误读,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这也构成文化交流和影响反而造成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所以,文化误读本身并不一定就是破坏力量,真正的破坏力量是在这样一种关系情境中构成的,即:当某种文化误读为所误读的对象自己所接受、所认同并奉之为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时。正是因为隐伏着霸权主义的现实政治意图,“东方学”便总是努力让世界人民以为它所追求的是普遍真理,或者它所揭示的就是普遍真理。

  对于亚洲来说,不幸就是这样发生的。

  在西方霸权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击下,亚洲国家纷纷落败。亚洲人包括大多数亚洲学者,都把这种失败视为自身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失败,而把导致现实失败的殖民主义历史运动及其文化体系视为现代化。由此,“西方中心主义”就以“现代性”的面目赢得了亚洲的认同,成为贯彻到亚洲社会和文化实践中的“世界主义” 或“普遍真理”。 西方世界的殖民主义政治意图,借助亚洲世界的自我文化批判、自我文化摧毁而达到比军事力量更深更广的程度。近代以来,亚洲文化演进的格局和取向深受西方世界的影响,以至于亚洲的现代化包括文化的现代化过程皆以学习和模仿西方为目标。在亚洲发展观中,出于不同语境、诉诸不同形式的“脱亚入欧”、“全盘西化”价值取向,曾经寄托着亚洲人的深切希望。然而,伴随这“希望之旅”的,却是亚洲文化——维护亚洲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软力量”的不断削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政治实力和发达的全球信息网络带给他们的文化传播优势,一方面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输入非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一方面竭力垄断和操纵国际舆论,利用文化手段巩固其强权地位,维护其全球利益,以至追求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在西方的文化渗透中,像热带雨林遭遇疯狂砍伐一般,亚洲国家的文化格局遭到空前破坏,文化传统受到严重威胁;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不仅通过市场占领严重影响亚洲国家的文化产业,更使其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可以归结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这一切,最终会对亚洲民族的文化生存构成毁灭性打击。

  就亚洲艺术的现代形态而言,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多已被西化。现在所谓的“现代化”、“现代性”都是西方话语业已界定的东西,支持、激发亚洲人表达自身审美阐释和审美情感的“文化立场” 渐趋丧失。这种情形在亚洲艺术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实,在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台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釜山双年展、横滨三年展、福冈亚洲三年展等大规模展览上,我们所看到的亚洲现代艺术形态绝多是一味“与国际接轨”的。我们的艺术家在为这种“与国际接轨”的艺术成就而眉飞色舞、自鸣得意,全然忘却了自己的可悲处境。我们不惜毁弃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背井离乡,在思想和文化上行乞于西方世界,用艺术上的所谓文化反思、政治批判或社会问题关注,为对方端出鉴照亚洲文化“落后”与“愚昧”的镜子。如今,亚洲艺术的现代形态被欧美艺术的阴影深重地笼罩着。

  对亚洲来说,21世纪充满机遇。这其中最大的机遇在于,今天已有凝重的历史经验、深切的现实体验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来支持亚洲人提出面对未来的独立自主的发展诉求。这种发展诉求将会促进亚洲意识的形成,从思想认识上真正消除“西方中心主义”和“东方学”的话语迷惑。在今天亚洲的国家关系中,尽管一时难以从地缘政治或地缘文化意义上提炼出一个关于亚洲意识的纯粹概念,但是,近年来亚洲国家日益增强的诉求于大陆本土的文化归属感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全球化情境中,“亚洲崛起”与“回归亚洲”正在构筑着一个体现丰富地缘关系和历史底蕴的坐标系,它预示着21世纪亚洲文化发展的一种总体趋势或基本状态。与这种总体趋势或基本状态相适应的建构亚洲意识的过程,将伴随亚洲各国以切实体现民族文化价值的艺术形态,与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家进行政治对话、思想对话和话语交换的过程;也将伴随亚洲各国艺术家之间以关注共同文化问题的艺术创作,密切合作、广泛交流、认真探讨,以寻求文化方面的共同利益和核心价值、维护共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过程。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艺术方式来交换有关亚洲意识的认识,以及在艺术领域所取得的关于亚洲意识的认识成果,将会产生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也有助于亚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合作获得日益增进的文化共同性基础。在实践层面运作的亚洲意识,根本地取决于亚洲国家和人民的文化自觉——对共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自我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的尊重、遵循和发扬。

  展望21世纪,“和而不同”的亚洲艺术将成为推动亚洲文化发展的“软力量”, 而亚洲艺术“求同存异”的文化自觉也将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亚洲意识。

  (本文系作者在今年“中韩暨观察员国家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当艺术遇到摇滚乐
· [专稿] 德国三月空间将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专稿] 弗罗丽安·德·拉塞 -《夜》
· [专稿] 2008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最新公告
· [专稿] 韩娅娟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