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
“我觉得市场永远是把双刃剑,有推动当代艺术的好的一面,可能也会导致某些艺术家完全为了适应市场,出现一大批伪劣产品。可能这个阶段比较乱,一些初入这个市场的买家分不清什么是伪劣产品,什么才是带有决定性意义的现代作品。”虽然承认自己是受惠者,但张晓刚并不否认已经看到了当下市场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张晓刚认为,应市场需求产生的作品,价值上就比较混乱,导致人们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个泡沫。但这是个必然的过程。大家了解多了以后,就会多一些判断力。在目前来讲,还是一个考验期。“我能把握的,就是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张晓刚说。
经过2006、2007年的狂热追逐之后,2008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开始步入谨慎理性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艺术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人为炒作外,主要受供求关系、经济状况和市场景气度的影响。比如,1997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大量艺术品被恐慌性抛售,梵高的《向日葵》、《鸢尾花》和《加歇医生肖像》这些当初高价买来的作品打5折都难以出售,银行仓库堆满了抵债的画作。
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经济背景下,中国艺术品正成长为继股市、房地产之后中国式投资的“第三极”。12年间300%的涨幅,反映出背后一个重要因素——热钱泛滥。有金融专家分析说,全球长期低利率的环境,刺激大量资金寻找比股市、楼市更安全的去处,难怪有人形象地将艺术品市场形容为剩余资金的“蓄水池”。
画商麦克尔·苟惠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多是“散户”投资,对艺术品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出于套现获利的考虑,很多投资者购得艺术品一两年之后就转手出售,很少考虑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盲目“突进”、“暴涨”的重要原因。
是是非非
就在张晓刚为流拍而郁闷的时候,他的朋友岳敏君却以一幅拍得5408万港元的《轰轰》向个人身价的顶峰继续攀登;同样,就在苏富比的亚洲艺术拍卖专场的成拍总额却只有去年一半,而且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流拍时,佳士得春拍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却以7635.75万港元打破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
有专家认为,市场价格的调整将会使当代艺术品市场出现全新的格局。当代艺术品市场将重新洗牌,一些功成名就的当代艺术家将被定格,而另外一些简单模仿、毫无艺术价值的作品将会被淘汰。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的政治波普将难以维持一统天下的格局,当代艺术领域将更加多元化,为新人创造更多机遇。
《中国油画市场》杂志总编辑苗凤池说:“某些当代艺术品价格的回落是市场理智的选择,那些迎合少数外国收藏者恶俗趣味并在价格上为其所操纵的丑态绘画,价格的回落还刚刚开始。”在三尚画廊艺术总监张健看来,中国形成严肃健康的收藏体系还很远。他认为,形成严肃的收藏体系需要画家、画廊、博览会、拍卖会、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术馆体系等,形成一个成熟的链条,这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