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作为一个兰州人,您对于西北文化和西北人的精神气质有怎么样的认识?
王铁城:我作为一个兰州人, 对西北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 小桥流水人家”反应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境界。甘肃位于祖国大地的西北部,远古文明、丝路文明以及多民族特色构成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境域。在这片土地上有灿烂的文化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大批石窟宝藏;有大地湾遗址、马家窑等优秀的文化遗产。从地理环境特点来说,大西北自然环境经过历史风霜的冲刷之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景观,体现出一种苍凉、浑厚的感觉。具有洪荒、苍郁、雄浑之美,给人以冷峻、空旷的历史感,很震撼。特殊的人文景观、严酷的环境造就了西北人朴质、豁达、善良、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艺术中国:您认为这种地域文化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铁城:大西北积淀着几千年的文明精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殊的人文景观滋润、陶冶着我,它对我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的艺术创作中,崇尚纯朴、深沉、率真的东西。这些都能够在我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艺术中国:您早年曾经求学过中央工艺美院,现在在北京服装学院执教,您怎么看工艺美术与纯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王铁城:工艺美术(现称艺术设计)与纯美术创作之间,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从审美层面和艺术的本质来说是相同的。工艺美术创作与纯美术创作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唯主体的自我表现,而必须受功能、审美、技术、材料、经济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并在这些制约中获取艺术表现的自由。工艺美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特性,因此,它显现出了形式语言精炼和审美的共性,而纯美术创作体现精神层面的多一点,注重艺术家个体审美体验和个性的张扬和表现。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工艺美术与纯美术创作是相互借鉴、不断促进的。
艺术中国:您会借鉴一些工艺美术的知识或手法应用到纯美术创作当中吗?
王铁城:工艺美术从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生起,最早的新石器或陶器,已赋予了表现情感的可视形式,纯美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有过学习工艺美术专业的经历,对纯美术和工艺美术的艺术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如工艺美术创作中对形式美的追求,对节奏、韵律及精炼形象的表达方式,纯美术创作中,对我在探求表现形式过程中会有很多启发。我认为涉足工艺美术和其他姊妹艺术领域,能够在创新意识、探索胆略、方法拓展上得到全新的视野与艺术体验。
艺术中国:90年代以来,您画廊当中有很多中国画小品,很具生活情趣,您认为小品创作和主题创作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王铁城:小品创作和主题性创作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主题性创作因为它有主题性,在创作过程中限制和局限性比较大,它有很明确的一个主题,画面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而且画面的构成,形式,都要为来烘托和强化主题服务。这种创作过程有一定压力,作者的创作状态比较沉重;艺术小品的创作相对轻松一些,能够在自由状态下去创作,在艺术语言的表现上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品创作的生动性、趣味性更强一点。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来说,主题性创作与小品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相促的关系。从艺术标准来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优秀的小品创作和主题性创作都可以成为经典作品。
艺术中国:当下中国画坛制作之风很重,很多画家在肌理和媒材上下功夫,您对此怎么看?
王铁城:当下中国画画坛,出现作品在肌理、制作上下功夫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由于传统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在表现当代题材和某种场景时会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这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来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善于吸取西方近代艺术的某些优长之处,创造以东方传统为本位的新中国画,并在保留传统笔墨精神的前提下对表现手段的扩展是值得称赞的,而且一些艺术家已在这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值得警惕的是应该把握有度,因为艺术作品首先是要有情感的,有生命的,有创造力的,这个是一个前提,为了能够达到艺术效果,可以用各种表现手法去表现,如果一味的去做一些画面的效果、肌理,过分的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忽视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意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如果缺乏充满灵性的直抒心臆的挥写,缺乏真情实感,经不起细读与推敲,作品就会流于平庸。
艺术中国:您的作品总是能够一下抓住观众的视线,一些细节也非常生动,墨色的把握和彩色表现关系也十分精妙,您怎么看待中国画中西融合这个问题?
王铁城:我觉得中国画中西融合的问题,一定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进行融合。对东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对于线条和造型、平面和立体、主观和客观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中西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够因为强调中西融合把自己民族本质的东西丢掉了。应该把文化视点和艺术创作的根基扎在本土化的土壤之中,在自身生存的现实和文化传统之中探寻当代文化生长的基因。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平和、天真灵动、含蓄高雅的审美境界,守护中国画独特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情趣。不然中西融合就会变成“四不像”,失去本民族文化特点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艺术中国:当代中国画的视觉冲击力与笔墨趣味之间的平衡,您认为是如何把握呢?
王铁城:传统的东西在表现上有它的局限性,在视觉传达上阴柔一点,温和一点,这也跟中国的哲学思想,民族性格及追求儒雅、含蓄的审美取向有关。尤其在现代空间环境之中,传统中国画作品显得视觉冲击力比较弱。笔墨当随时代,当下对笔墨形式和画面视觉冲击力的探索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东方艺术的平面化与西方艺术的立体化反映了认识事物的两个视角。在艺术创作中,可以突破现有的框框,在视觉冲击力方面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东西,将画面构成、设计和抽象形式等因素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这样使画面在整体感、视觉张力,笔墨对比上更体现当代性,加强和拓展国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中国:您谈一下目前您的教学和创作的情况?还有未来的一些创作计划和展览的展望?
王铁城:以前我作为一个专职画家,专业创作时间比较充足,现在岗位的变化,要在教学、教学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相对来说创作的时间没有原来那么充足。我的创作计划是在人物画方面继续进行一些探索,创作一批自己觉得较满意的作品,可以参加美展、办个人展览。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艺无止境。优秀作品是人品、学养、性格、才能 、笔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把人生阅历、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渗透到作品之中,努力使自己的艺术作品体现文化含量、画内法理和画外功夫,至于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还是顺其自然吧。 我要在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状态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