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没有部队就没有今天的我”——蒋宜勋访谈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07 15:44:28 | 文章来源: 《四川美术》

蒋宜勋:1944年生,湖南祁东人,1963年湖南零陵师范学校毕业并参军。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原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四川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现四川省美协顾问,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翰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数十件版画、上百件油画、数百件国画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全军和省市美展,数十件作品选赴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展出,获"鲁迅版画奖",获全国、全军和省奖十多次。上百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四川省美协曾于1994年举办"蒋宜勋油画展",1995年在台湾高雄举办油画联展,2007年在广东举办国画个展。中央、四川、广东的多家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在《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美术》、《版画》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各类作品上千幅。出版连环画册15本。

版画 《时代伟人》

王迎梅(以下简称王):蒋老师,能首先请您谈一下最开始是怎么和美术结缘的吗?  

蒋宜勋(以下简称蒋):我是湖南人,从小就爱好画画。14岁开始在报纸发表作品。1963年,我从零陵师范学校毕业参军。当兵时有很多想法,想要在部队里好好干,但是绝对没有想当专业画家的念头。到部队以后,我被分到雅安的总后勤部汽车团电影组。每次放电影时都要放幻灯,在电影组近四年的时间里,我画了2000多幅幻灯片,这也是我美术创作的开始。

1966年,我被调到北京总后勤部,在《后勤》杂志社做美编。70年代初我被调到了重庆,当时四川省美协在重庆,我认识了李少言、李焕民、牛文、吴凡、林军、徐匡、阿鸽、马振声、朱理存、江碧波、达瓦、王明月、袁吉中、彦冰等著名艺术家,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并开始版画创作。

1975年,原部队撤销前,我们大西南军事美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方振将我借调去西藏与张骏合作《爱民模范洛桑单增》的连环画,后在《解放军文艺》发表。1976年我调到成都军区后勤政治部工作,在方老的关心、帮助下,1983年我被调至军区文艺创作组,开始专业创作,我非常感激他老人家。其间,也得到了好友张文源、艾轩等诸多帮助。

版画《拉萨初春》  

屈波(以下简称屈):作为军人,您数次跟着车队上川藏线、深入边防哨卡,在这段经历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而您的大部分创作题材都是关于西藏的,为什么对西藏这么感兴趣?

蒋:我第一次进藏是1966年跟随车队去的,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并接触藏族同胞,特别兴奋,沿途画了很多军人和藏族同胞的速写。回来后,我就刻了《北京有个金太阳》和《军民促膝学毛选,阳光照耀新高原》两幅版画,均在《解放军报》发表,还在1967年举办的建国18周年全国美展中展出。这为我后来在部队搞美术创作开了个好头。

后来我又去了西藏十多次,除了阿里地区,几乎走遍了整个西藏的部队、边防、哨卡、雪山、草原、农区、牧场和寺庙。西藏壮丽的雪域景观,灿烂的宗教文化,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每次都吸引着我,西藏永远是我创作的母题。

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我每次都要呆一两个月。由于西藏海拔很高,高山缺氧,我每次都不适应,像头疼、患重感冒,流鼻血、嘴唇开裂等等。应该说,每次去西藏都会留下一段艰苦而美好的回忆。

四十多年来,我创作出了很多西藏题材的作品,包括数十幅版画;用15年时间创作的大型西藏风情油画系列《西藏:人·神·情》等100多幅作品。近10年来,我还创作了表现西藏生活的国画《天堂色彩》数百幅。今年10月中国美协将在意大利罗马、米兰举办“灵感高原——当代西藏主题绘画邀请展”,我的两幅版画作品《拉萨初春》、《珠穆朗玛》也应邀参展。

中国画《邓小平》

油画《玛瑙之耀》

王:很多画家都习惯专注于一个画种的创作,而您却在版画、油画、国画几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否可以分别介绍一下您这几个画种的创作历程?  

蒋:从我的整个艺术历程来讲,四川版画和版画家对我的影响最大。我有三、四十年从事版画创作,大多是表现西藏军民生活、边防生活,也有一些伟人形象,像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贺龙这些我都刻过,比较满意的作品是《时代伟人》、《拉萨初春》、《珠穆朗玛》、《高原姐妹》、《彝家的光荣》、《边塞曲》这几幅,还有《周恩来》也曾经参加过中国百年版画展。1999年我获得了“鲁迅版画奖”。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当我再去西藏,她的神奇、壮丽再次冲击了我的心灵,我想用油画来表现这种风情,同时也受到艾轩、张文源写实油画的影响,于是我开始油画创作。15年里创作了100多幅油画作品。1994年在四川美术馆办了一个油画个展,1995年在台湾与鲍加举办了一个油画联展,我有30幅油画作品参展,受到关注。

提到与国画的渊源,我在1973年就参加了全军在济南军区举办的国画油画创作班,进行了半年的基础训练。国画指导老师是李宝林、程宝弘、胡今叶、杨胜云、刘柏荣、董辰生等,张道兴、赵文元、潘嘉峻、张雾勋、陈坚、尚丁、张文源……都是我一届的同学。通过学习班,我掌握了一些国画表现手法和技巧。

但是此后20多年,我还是主要进行版画、油画创作,直到上世纪末我才又重新进行国画创作,2005年退休以后,我便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国画创作上。画国画让人感觉轻松,传统笔墨充满神奇,妙趣横生,很有味道,能够修身养性。这些年来得到了刘大为、李宝林、陈宝弘、钱来忠、尼玛泽仁、戴卫、吴绪经、方振、钟开天、张国平、梁时民、黄宗贤、王明月、张国忠、刘正兴、秦天柱、米金铭、南远景、张泗琪、蒋南南、邝明惠等师友的指点和帮助,特别是林顺和、杨映真先生倾力相助,让我在国画创作中有新的感悟,完成作品数百幅。我不是科班出身,画国画时间比较短,所以感到在笔墨、韵味等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这期间我还画了20本连环画,其中就有江泽民主席签发命令命名的《川藏线上的英雄汽车兵——张洪》大型连环画册,在全国发行,发至军区连队。

中国画 《美人谷》

王:这几个画种,不管是技法还是风格都非常不一样,您在创作时有没有互相借鉴吸取的地方?

蒋:我画油画的时候,吸取了版画强烈黑白对比、块面结合的特点。画国画的时候我又吸取了版画、油画的元素,中西结合,颜色处理则吸取了油画的色彩、光影的表现手法。对我来讲,这三个画种是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

屈:著名美术理论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教授曾经评论您的画作说:您把所有的热情和全部的情感融注到了高原的阳光和高原人民的心灵世界中。也有很多的评论家用“真诚”、“充满情感”这些语句来描述您的创作,您自己对此是怎么看的?  

蒋:我感谢黄院长的鼓励,几十年来我的心始终与西藏人民是相通的,我将全部热情和情感用画笔构筑起这个充满阳光和笑容的世界。画的人物要好看、阳光、真诚,要让美好的东西展现在人们面前,一直是我的追求,这与我的性格为人有关。我的个性温和,为人处世秉承谦卑、感恩、中庸、勤奋的人生信条。

王:据了解,你在部队的时候还参与主办了很多届的美术创作班,为军区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您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  

蒋:我们军区的美术创作几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各级党委、首长的重视。方振等老领导,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多种办法,除专业创作员队伍外,许多重大展览军区都要组织美术创作班。这大多是方振主持,张文源、艾轩和我协助主办,包括原昆明军区梅肖青、钟开天等办的学习班,我们大西南部队共主办40多期,我个人参与主办和主办了13期。培训班还请了李少言、李焕民、牛文、徐匡、阿鸽、吴凡、林军、江碧波、王以时、达瓦、王明月、袁吉中、彦冰、马一平、何哲生、姚渝永、欧治渝等老师指导,我们部队的军事美术创作成绩的取得,和地方上美术家们的帮助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到了80年代后期,我们还把部队的美术骨干送到云南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多次组织去西藏、云南边防体验生活,搞创作,还参加了众多全国全军展览,像建国建军周年展、全军版画展、南疆前线展、抗洪展等等。从我们军区走出来的画家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如秦文清油画《士兵们》获得了第九届全国美展的金奖,武海成版画《堤》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金奖,郑贤红的丝网版画《花鼓灯》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三版展金奖,张国平与陈小林合作雕塑的《斗转星移》获得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展金奖,钟显金多次获得全国、全军书法金奖等。如今仍活跃在美术界的从军区培养出的数十位著名的艺术家中,才华横溢的艾轩等是杰出代表,已载入中国美术史册。

版画《雪域边关情》

王:一个画家的作品往往是他的人生经历,人生理念等的表达,您觉得您的军旅生涯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蒋:我从1963年参军,到2005年退休,在军队43年,从没有离开过美术创作。做美术组织工作时,经常组织学习班,请画家来授课,我获益匪浅。部队为我提供了很好的赴云、贵、川、藏边防等地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的机会,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时间和优越的创作条件。我感恩部队,没有部队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也感恩四川,我的四十多年军旅生涯有三十多年是在四川度过的,这里有我的师友和亲人,他们给予我多方面的关怀。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还感恩西藏,这片神奇的圣土,给我了灵感,给了我视觉和心灵的冲击。这里有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素材,涌动起我创作的激情,直至永远……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在部队的经历和磨炼就像是在找富矿”─钟开天访谈录
· 重温红色记忆──军旅画家集结上海
· 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军旅画家——梅肖青访谈录
· 军旅书家当书军旅
· 军旅画家刘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