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历史的悲壮画面──记著名油画家张文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25 16:53:32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家》

谈到《悲歌》的创作,画家深情的说道:“三十年前,在军事博物馆创作时见一张抗日时期的照片,我久久的注视着它,它记载着一段永不能忘怀的历史,这样一群在民族危难中站起来的英雄,不管他们在这场战争中遭遇和命运如何,但他们为之而战的民族胜利了。”画家又说:“当我还是孩子,还只能梦想长大打日本的时候,那些父老兄长们已经拿起武器走上战场。我深深地感谢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他给了我创作《悲歌》的激情,是他给了这幅画的灵魂,同时,我也想告慰它的拍摄者,作为后人我继承他的愿望让人们知道,是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换取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和自由,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正是这样,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他的人生轨迹,首先应意识到他所处的社会该有的义务和他的民族该有的责任,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应该时刻意识到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以及关心国家安危的忧患意识。其实,不仅是艺术家,也应是每个人,我们公民所该有的职责。

对于这段历史,我们知道艺术家曾创作过《巍巍太行》、《朱德在抗日前线》以及《杨靖宇》、《赵一曼》等影响深远的绘画作品,但更令人起敬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依然不知疲倦的用他的画笔向人们诉说着那场民族灾难,可想而知,在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里,民族安危的忧患意识,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忧患意识和责任,艺术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更深层次的颂扬我们伟大的民族和我们这个民族哺育出的英雄们。

燕山脚下,一群土生土长的庄家汉子,他们如同千万中国农民一样:朴实憨厚,勤劳善良,她们希冀和平宁静的生活,然而就是这些憨厚的老少爷们儿,面对他们世世代代繁养生息的家园,被穷凶极恶的入侵者焚烧毁灭,亲人被屠杀,要生存,要反抗,从心底发出“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吼声。他们义无反顾的拿起土枪土炮、长矛大刀准备与入侵者做殊死的抗争。这是一场不对称的争斗。谁都清楚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入侵者的“杀人机器”训练有素、屠杀工具装备精良,在多少人眼里,抗争者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然而,就是这群“乌合之众”的各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

燕赵自古多豪杰,先人们那种“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乳汁,哺育了他们的生命,培养了他们大无畏的胆略,面对凶狠的入侵者,哪怕抛头颅,撒热血也那样的从容自如。

这群爷们儿,不怕死,有骨气,是群真正的血性汉子。

特别声明:本稿件未经艺术中国网站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1   2   3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