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又是精致和谐的文化。江南地域所特有的崇尚精致和谐的精神,历数千年而不失,不仅体现在千余年历史积累而成的浙江文化建设中,更体现在多数浙江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中,这种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致和谐,是浙江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在浙江整体书风上体现明显。创新而多元、精致而又和谐、思想而学术的文化传统对当代浙江书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的浙江书坛始终秉承着这一理念,薪火相传,这也是浙江书法界最值得骄傲的精神传统。
依此脉络,不难发现浙江书法六十年发展的主线。自清代以来,书坛尤其是浙江书坛,一直贯穿着两种书风:雄浑与清雅。雄浑者以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清雅者以朱彝尊、沈曾植为代表。至晚清,书学合一,形成潮流,书家无不以饱学为标志,根植国学,拓广书意。这是浙江书法在清季乃至民国引领潮流的核心因素。加之西泠四君子创办印社于孤山,建立起金石印学高地,引中外篆刻家顶礼膜拜。试观浙江书法六十年来的大家,无不都是晚清走过来的杰出者,直接雄浑与清雅两股风气。雄浑有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清雅者有沈尹默、马一浮、李叔同。正是这些巨匠,带领浙江书法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二、载体:浙江书法六十年的发展平台
浙江书法六十年,从辉煌走向辉煌,固然离不开历史的陶染与滋乳,但更需要时代的载体与动力。高等教育的先导,书法社团的助推,书法组织的引领,成为浙江书法六十年的发展动因。
1、浙江书法高等教育的先导
回溯浙江书法六十年,浙江的高等书法教育影响了浙江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的进程。1962年,在著名美术教育家、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的呼吁之下,文化部决定在全国美术院校中国画系开设书法篆刻课程,并由浙江美术学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潘天寿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沙孟海、朱家济、刘江等参加的七人小组,后来又调章祖安先生参加,开始筹备工作,于1963年夏天开始招收书法篆刻专业学生,后来又成立了书法刻印科。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书法教育由传统师徒授受式向高等教育的专业化道路的转型,喻示着中国书法的专业时代的到来。1979年,恢复高校本科招生以后的第三年,浙江美术学院组成由陆维钊任组长,沙孟海、诸乐三、刘江、章祖安为成员的教学班子,向全国招收首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标志着书法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有了自己的专业化高端人才。诚然,中国美院不仅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书法专业人才,而且,其教学方法、创作理念、审美价值取向等,都直接影响着浙江书法的发展走向,为浙江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摇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