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后,中国的美术创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这些新的题材作为新的社会现实,是与这一时期的国家体制和文艺政策密切相关的。因为文艺方针中要求艺术反映现实生活,所以,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能够激发艺术家创作热情的新的内容,很快就被美术家们所捕捉。那是一个激情相拥的时代,现实中的新的事物总是和新的社会联系在一起,而反映社会现实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歌颂新的社会。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以钢为纲的强国梦,是通过这项指标性的建设成就来凸现新中国的国家地位,所以,大干快上就出现了1958年的全民炼钢运动,而与之相应的是,这一时期美术创作中反映钢厂以及炼钢生产的美术作品则大量出现,蔚为风气。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日正式投产。武钢还在建设时期,1956年,关山月就创作了《武钢工地》,1958年的5月,中南美专师生还专门组织工作队去武汉钢铁厂体验生活,关山月又创作了《武钢工地之一》等,1960年他还创作了《钢都》。北京的石景山钢铁厂在北洋政府时期创办和遗留下来的一炼铁厂的基础上,1958年建起了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北京画家关松房的《石钢晨早》、陶一清的《石钢一号高炉》都记录这一历史的过程,直到1960年,惠孝同、古一舟、周元亮还合作了《石钢的早晨》。上海画家在1958年表现钢铁建设的作品有:林风眠的《轧钢》、陆抑非的《时间就是钢,钢就是力量》、汤义方的《遍地开花》、陈向和唐云的《为钢而战》、朱梅村的《抢修炉子快出钢》。在南京,宋文治、亚明、吴俊发等合作的《为钢而战》,钱松喦的《铁城秋晨》和《铁山钢城》,亚明的《钢铁捃拾集》,余彤甫的《矿山新貌》,张文俊的《铁矿山下》。其他作品还有:赵延年的版画《和时间赛跑》,易振生的版画《转炉车间》,王绪阳等的中国画《出钢锭》,王肇民的水彩《广钢高炉》,郭绍纲的油画《高炉晨貌》,哈定的油画《研究》,黄润华的油画《大学生实习》等。
其他还有与民生相关的纺织,反映国力的造船,表现基础的能源等等,工业题材从新中国建设初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在美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与工农结合”在那个时代被称为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因此,下厂、下乡则是那一时期与艺术创作和改造思想相关的重要活动,这些作品都见证了一个时代。无疑,新题材的出现必将带来新的语言方式,以中国画来说,过去的那种闲情逸致的笔墨,是不可能表现出烟囱、高炉等反映出来的时代气息,由此,改造笔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就成为一代艺术家的努力方向。当新的笔墨和新的题材得到较好结合的时候,它与传统中国画之间就有了一个时代的距离。好在当时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都不计较这种距离,因此,当我们回头看这些工业题材作品的时候,应该说时代的创造性所表现出来的新的审美力量,跨越了传统而进入到新的时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