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画笔为艺 教育为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9 20:35:54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12月12日,在“名嘴”杨澜的主持下,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原本中规中矩的中国美术馆经别出心裁的布置后,一时间风格变得迥异。就连展览都做得如此与众不同,不由使人想起杨之光的那句“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

漫步于中国美术馆中心圆形大厅与二、三号厅,徜徉在红、黄、蓝、绿、橙五色地毯连接的展厅间,除了杨之光几十年来的作品外,更有他身为中国人物画大家却依然俯身为少儿美术教育身体力行的实践。

对于杨之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时常佩戴的那副暗红色眼镜,这让他在人群中时常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其实不要小看这副眼镜,这一个生活小细节恰也是他那种求新求变的一种反映。身为新中国成立后水墨人物画的抗鼎者之一,杨之光在艺术上的创新追求,令人钦佩。

虽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但与徐悲鸿、蒋兆和对人物画的变革不同,杨之光摆脱了北派水墨人物画素描加水墨的方式,将西画的写实主义造型观念与手法与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他在“打通”与“衔接”上下了大功夫,他的新写实风格的水墨人物画,对中国绘画“重意尚写”的精神传统心领神会、情有独钟。

杨之光退休之后曾经短暂驻留美国,同时周游世界,考察各国艺术发展的经历。正是在这一阶段中,善于总结与思考的杨之光,对于从事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美术教育有了突破性的认识,意识到美术应该成为培育智慧增加修养的途径,应该成为未来新人在创新意识的建构上发挥重大作用的重要方式,而不应以仅仅培养职业艺术家为目标。这一认识,促成了“杨之光美术中心”的成立,并在其女儿杨红,曾经远赴北美专修儿童艺术教育的年轻专家的全力支持下,建立了一套以创意为目标的全新的艺术教育体系。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国内的影响力可谓甚巨,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的专家、美术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都曾同我讲起这一机构的创新思维和教育理念。更为难得的是,杨之光创办美术中心的时候,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以耄耋之年还能心系儿童美术教育事业,这就是杨之光的过人之处了。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潘天寿,听天阁诗亭落成
· 中国当代艺术的外国推手
· 读熊宇:以画天使为谋生;以信天使为信仰
· “塑”说新语:70后雕塑家群展
· 延安时期红色国画鉴赏 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