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坚持严谨的素描训练 是艺术教育根本性的决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04 14:26:23 | 文章来源: 新华书画

对素描的看法,我想说两点我个人的感受:第一点,从宏观的文化的角度来看,素描是个什么东西;第二点,我想探讨的是素描的前景,也就是素描在未来的美术教育当中,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身为美术学院的教师和艺术家,对于素描,大家都是特别的清楚,每个老师都知道素描是什么。但是我想,从更大范围的、文化的角度来看,有几个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是素描的发生和发展。它越来越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与西方的理性主义和实证科学是有关系的。我想从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的运动和伴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科学理性主义,是西方视觉文化中素描基本训练方式得以充分完善和高度发展的一个文化基础,或者说,是在人文领域当中的一个认识基础。素描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有关系的。这种理性思维方式和人文主义运动,其结果是带来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所以在这一方面,素描的背景与整个人类文化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这样一个转折是有关系的。从这点来说,素描不仅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成果,同时它又是近现代全人类文化的一个成果,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一个共同的小小的组成部分。

我们以往比较强调的是:素描是西方的,白描是中国的。确实如此,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其实素描也应该是全人类的。因为它代表了人文思潮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尤其是理性主义和实证科学的发展,是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的成果,是社会生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最基本的人文理论支撑。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笔墨其实也是人类共同文化的成果。素描在当代,我们已经不仅仅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西方文化的遗产,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全人类在视觉文化发展过程中一块重要的基石。

人类的感知能力和感性的判断能力,其实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视觉的,一个是听觉的。在人类视觉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素描曾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素描是人的手、眼、心三者配合训练的一种西方式的方法。这种配合的精密性是需要有某种训练方式来达成的,素描就是西方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训练方式。那么大家反过来,我们应该认识到书法和中国画的笔墨也是手、眼、心的配合,是中国人创造的视觉感知能力训练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视觉感知与视觉表现能力的提高是野蛮人走向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视觉训练与听觉训练是同样重要的。现在全世界仍然非常推崇西方的古典音乐,所谓古典音乐其实也是两三百年的时间,也就是爱乐乐团在演奏的那些乐曲,从小提琴曲、钢琴曲、小夜曲、轻音乐,一直到交响乐,到贝多芬。我们现在音乐学院教授的作为古典音乐课程的这一大块,都是用来训练耳朵的。这是文艺复兴以后,对于人的个体能力的重视,对于听觉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种训练。在视觉的方面,素描、包括油画、版画、雕塑等都起了这样的作用,所以这是一种训练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是这么来看待素描的。

我们在思考和看待素描的前景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它放到这么宽阔的一个视野当中去,我们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那么,为什么素描的前景成为了一个问题呢?因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西方(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美术学院当中,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观念的、装置的、行为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创作理念,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高等美术教育的系统当中去,而素描这种比较传统、古典、严谨的训练方式,正逐步淡出美术学院的整个教学体系。在欧美一些主要的美术学院当中,素描的重要性与严谨性正在减退,素描的本体意义逐渐地被忽略,素描所起的这种训练作用和功能也慢慢地不再被重视。素描就变成一种非常宽泛的,几乎类似于做游戏的一种课程。九十年代初我在旧金山的美术学院,看他们上素描课,在这个课上有的同学几乎就没有用笔。老师让学生从教室走到自己的宿舍再走回来,这么一来一往五分钟,老师要求学生不论用什么方式,把各自来回过程中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表现出来。有的同学拿铅笔凭记忆画一张画,有的学生居然就拿一根线比喻,他说走过去和走过来的过程就像一条线,拿个线团就完成了作业。这样的素描课,是我在九十年代初看到的。在西方对素描的主流看法中,素描在视觉艺术领域当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地降低和失落。这样的一种思潮也在九十年代开始影响到中国的美术界:一些比较年轻的艺术家会认为我们还画那么严谨的素描是不是太落后了;到了新世纪的近些年,在我们的一些美术学院的学科中,素描的严谨地位、重要性也开始动摇,一些对素描的改革,实际上是素描在教学中的弱化。在这样的一种思潮当中,我们中央美术学院从靳尚谊院长他们老一辈艺术家到我们现在的中青年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严谨的学术态度,保持着一种自己没有想清楚就不敢随便放弃的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我想这与宏观性的思考,与当年几位老先生及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的讨论,与世界艺术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如何自处这样的思考是有关系的。

近几年对于素描的看法,我们不仅没有受欧美的美术学院的影响,而且反过来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的做法(也包括我们中国的其他美术学院的做法),开始反过来影响到西方的美术学院。西方的一些重要美术学院的校长和教授们到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发现在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中国的美术教育如此认真严谨地保留了作为基础课的素描教学,他们感觉非常的惊讶。而且这种惊讶的结果,促使其回去讨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他们美术教育改革的得失。

对于未来,我个人觉得,素描作为在视觉艺术领域和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训练的方式,应该长期的保留下去,而且要使它越来越有效,越来越合理。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其与创作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讨论和更加完善的发展。在我看来,素描说到底,它是一个人的感知和判断能力的训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基本功。当然,我们现代社会中,视觉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训练方式,是越来越多了。除了素描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新的渠道使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在视觉感受能力方面得到训练,比如说我们的电视、时装秀、各种商品广告、各种视频方面的图像。实际上这些多种多样的方式对于人类的审美感知能力,都具有训练的作用。但是,这些东西的背后仍然有一个最基本的、最系统的,也是最传统的训练方式,即素描——素描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我们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在大美术概念下,学科已经变得非常全,新的学科扩展也非常快,但是我们所有扩展出去的学科,都离不开视觉感受能力和视觉的判断能力。之所以中央美术学院的这些新学科能发展得这么快,发展得这么好,就是与我们这个最基本的造型类的训练方式有关。这种造型类的训练方式,使我们的学生的眼睛特别严谨,特别敏锐,特别有判断,特别挑剔,这点正是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的传统,是我们中央美术学院在当代发展中重要的一个基础和资源。

现在我们做了“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这样一个大型素描展,正好是体现了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的一贯的、没有动摇的、清醒的认识。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气候变化当中,这样的一个素描展,我觉得是恰逢其时的。

坚持严谨的素描训练,这是对于艺术教育带有根本性的决断。

所以我想我们的素描,不管怎么改,不管有多少形式,不管有多少不同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审美训练,对于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眼睛的训练,手和心的训练,对于未来的视觉艺术家来说,它这个要求是共同的,而且是长远的,我想这正是我们的素描在未来必须坚持,不断推进,而且要越做越好的一个基本理由。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