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当艺术与上海世博会亲密接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11 18:11:15 | 文章来源: 艺术财经 文

  这个专栏平常都是用来介绍海外艺术活动与展览的,但这次却有所不同。这个月,2010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于是乎,“当全世界人都汇聚上海,为什么还要去国外看热闹呢?”

  其实,早在5.1世博会正式开幕之前,我已经被五花八门的活动邀请弄得晕头转向;同样早在此之前,为了参加与艺术相关的活动,我也已经无数次造访过上海,简直患上了“世博会疲劳症”!

  这一次,我的个人兴趣集中在与世博会相关的艺术品上面——并且密切地关注:在世博会馆址的内外周边,世博会组织者会花费多大的精力去融合公共艺术与雕塑公园风格的设施。这很容易考量:任何人只要先看看公共空间里艺术品的数量,再比较一下,比如说,公共空间本身的大小以及中间所摆放的其它事物的大小。我不由得反复扪心自问:“可口可乐的赞助标识,或者是奔驰轿车的广告牌,会不会与雕塑作品站在一起,争相吸引观众的眼球呢?”“会不会只有一件雕塑艺术品孤零零地矗立在这个辽阔得可以停下数辆波音747的广场上?”但愿不会!

  参观者们很快便会看到,上海市文化管理人员们对于世博会内部及周边的艺术展示究竟花了多少心思(不仅从数量,更是从参展艺术品的质量来衡量)。

  除了广阔的世博园区内,分布于河岸两边的展馆之外,毫无疑问,还会有数不胜数的非官方艺术展览在上海周边地区争奇斗妍。这种现象显然是城市整体规划之外的附产品,属于个体自发行为的灰色地带。比如说:艺术空间不仅暂时租赁给欧洲政府文化部门,也租赁给了许多私营部门,包括外地的艺术品经销商、画廊从业者、私人公司以及艺术爱好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从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临时“空降”到这里的。以上种种汇拢在一起,营造出了节日般的喜庆氛围,也推出了不少出色的艺术活动。然而,正如邓小平的那句告诫所说:一旦大门打开,不仅好的事物会涌进来,总有些不那么好的东西也会跟着这股风进来。这里会出现相当数量的机会主义者,号称自己对上海“无所不知”,希望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狠狠地表现一番,并且搭建起临时“阵地”,在这六个月的展出时间内短暂逗留,昙花一现。

  “打入中国市场”的梦想早已在全球艺术界蔓延开来,世博会就更不用说了!毕竟,对于艺术类活动来说,在这为期六个月的展示中,哪怕所吸引的人只占到数百万计世博会观光客的一小部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视作“成功”了。

  对于所有希望得到大众媒体关注的艺术界人士,上海毋庸置疑地是建立阵营、推广艺术项目、书籍以及展览的好地方。而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及其前后时间段内,游览者们除了游览固定场馆之外,通常还会有强烈的兴趣去参加一些相关活动——最好是有点儿意思的。世博会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帮助他们将这部分“被动观众”开发为艺术受众。

  而且我承认:我也是其中之一!自今年伊始,我已经开始了在北京、上海两地间穿梭往来的生活了!

  世博会正式启动是在5月1日之后,尽管如此,早在四月份以前,艺术活动组织者们都在争先恐后地抢位子,仿佛已经跃跃欲试,蓄势待发,一个个与世博会相关的艺术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然,大规模的准备工作是必须要在一年以前就开启的,如艺术品的提案呈交、预算削减、审批许可、运输预定、最后安装等等不胜枚举。

  除了需要获准使用世博会的公共空间,每一个国内场馆的设计都为使用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挑战。每个场馆都设定了特定场景,它们就像巨大的国际象棋棋盘中的一个个兵卒。利用这些艺术活动,各个国家都在向别国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灿烂文化。

  虽然本身已属于本届世博会正式项目的一部分,像英国和荷兰这样的国际馆也选择了在园区外提前举办艺术活动。英国场馆内那个由Thomas Heatherwhite 设计的“starburst”颇为引人注目,但大家觉得对于大型活动来说太小了;于是,英国文化委员会决定租用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场地,地点在浦西区淮海路附近的红坊艺术区。二月初,恰逢春节过后,英国文化委员在一次庆祝英国馆开幕的派对之后,便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展览,展示了由39位英国艺术家创作的90件当代艺术品,作品全部来自馆内永久收藏。此次展览便成为英国在世博会期间所有相关活动的先导。

  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展览占据了美术馆的两层楼,共4000平米,一楼是一些与社会政治性较强的作品,其作者都是鲜为人知的英国艺术家。这些作品集中探讨了失业、工人罢工、乡村示威等社会问题,还有一些是监狱内的艺术创作;二楼展示的则是英国YBA(英国青年艺术家)们在成名前的早期重要作品。这次展览持续到三月份,并将在中国其它地区继续展示。

  在开幕致辞中,英国艺术作品被拿来与劳斯莱斯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将英国的革新理念与创意设计的精华出口到了全世界。

  荷兰主办方却并未效法英国,大张旗鼓地包装艺术家或大搞“好莱坞”式的时尚秀,仿佛观众置身的是奢侈品商店。他们选择了举办更为安静的中荷文化交流展览,将精力放在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周边节目”上面,包括与主要荷兰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合作完成的艺术活动,如群展、研讨会、音乐会、戏剧、电影以及其它相关活动。

  荷兰推出的节目也许是世博会的艺术活动中最为出色的,他们向上海租了一个永久场地,无论是在世博会的6个月期限期间,之前还是之后,都可以用来展示艺术。这个被称为“荷兰文化中心”的地方,一个专门展示艺术和文化的场馆,将开展一个文化节目,从2010年3月起一直进行到9月。

  甚至在荷兰文化中心开幕之前,由荷兰Paradox基金会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就已于2009年11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荷联合摄影展 “WATW”(《天下一家》),展览集中表现了艺术家们在面对周遭世界的难题时,对社会、经济和人道主义等问题的关注,展示了不同国籍的人对彼此的责任和对世界共同的责任。这也是荷兰第一个搬到上海的展览。

  荷兰文化中心将会举办由荷兰主要博物馆策划组织的中荷艺术家系列联展,博物馆包括Van Abbe博物馆、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荷兰鹿特丹摄影博物馆等等。每一个展览都有鲜明的本土化元素,由荷兰策展人与中国本土策展人及艺术家合力打造。

  上海的私营企业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美术馆——洛克·外滩源,它以蔡国强的个展揭幕,曾梵志的个展紧随其后。这些展览的时间都设定在世博会的六个月展期之内。

  最近,洛克·外滩源主办了最新艺术博览会——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它由一个专门经营古董、珠宝和工艺美术的欧洲集团策划组织,据报道,所有展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程序,以减少代售的展品中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同样,也有新兴的私营企业选择在上海的重要美术馆举办展览,比如张洹的“创世纪”和陈逸飞的个展,都相继在上海美术馆举行。

  回到世博园区,法国主办单位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联合策划的“世界的艺术”世博轴雕塑展于四月开幕, 沿着博览大道,它像极了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法国年度雕塑展。遗憾的是,原计划由44位国际最知名的雕塑艺术家作品组成的国际雕塑陈列,最终缩减至不到20位艺术家。尽管如此,这个群展仍然保持了它的重要性,这不仅由于它占据的上佳地理位置——中国国内场馆外的主大道,更因为上海主办方已经确定将从这次展览中购买且收藏部分作品,并将其永久陈列在位于浦东的上海世博园。

  毋庸置疑,接下来的几个月,还将有许多国际艺术活动源源不断地涌入上海世博园区,而我也将有充分的理由继续两个月一次的上海之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