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10月上演“巡回排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17 11:37:19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2010年6月11日下午3点,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召开第二次新闻通气会。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策展团队成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策展人卢杰、张颂仁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2010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将于10月23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主题为“巡回排演”。“巡回”是巡游与回归,“排演”是排布与推演。“巡回排演”是开放性的和流动性的,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强调展览的创作与生产意识。在巡回排演中,展览空间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陈列场所,而且是生产性的、变化中的、反复试验的感性现场。本届双年展旨在打造一个流动性的论辩、展示、表演与生产的巡回剧场。

  上海双年展:挑战上海世博会

  上海双年展自2002年开始,就明确地聚焦于“城市”这一主题,不断地思考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推进当代艺术的创新,不断地贴近生活,接近生活,关注今天的生活形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什么样的双年展才能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让公众在后世博克服视觉疲劳,是这次上海双年展的一个大的挑战。针对全球的艺术普遍存在“创造力疲软”的现场,为激发艺术个体,艺术家的创造力,进而激活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本届双年展策展团队从“世博会文化”以及“双年展文化”的当下语境出发,以“巡回排演”作为学术主题和总体策略,在全球世界中构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在当代艺术的世界剧场中思考艺术实验与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力求打造一个跨地域、跨主体、跨媒介的当代艺术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中国美院院长 许江

策展人 高士明

  “巡回排演”重在重返历史 反思当代艺术

  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体制化和均质化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判的焦点。“巡回排演”试图以上海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机制平台上检验双年展的学术思考,共同探讨展览这一“展示-生产”领域的内在界限、它和社会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和制度批判的历史对于展览体制本身的挑战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巡回排演”是对当代艺术展览制度的一次反思,并从这种反思出发,对双年展的办展机制进行优化。

  范迪安介绍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最大的特色就是学术结构,学术结构是这次双年展的载体。本次双年展重在“排演”,排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跨主体的艺术生产方式。本届双年展将从剧场、排演的跨主体性出发,强调创作的群体互动性,推动当代艺术家具体现场的探索和呈现;二,当代艺术作品的过程性,这是更具有魅力的东西,更有效的视觉文本;三,巡回,重在流动性,作品的动态化,这是展览的一种新的模式与结构,重在对主题的讨论,最终将成果带回到上海主场馆。

  上海双年展重回历史 即将展开五幕“戏剧”排演

  借助一段发生在1920-30年代的上海—苏联—纽约—西班牙之间真实存在的艺术—政治史上的“巡回排演”(· 1924年苏联未来主义作家 Tret’iakov创作了革命诗歌Roar China!

  · 1926年苏联左翼群体在莫斯科演出的同名戏剧Roar China!

  · 1930年10月27日前卫戏剧Roar China!在Martin Beck Theatre上演

  · 1934年,未名社成员刘岘在上海创作该剧的插图《怒吼吧中国!》。

  · 1935年中国版画家李桦创作黑白木刻《怒吼吧中国!》

  · 1937年国际纵队成员Langston Hughes在Volunteer for Liberty 发表反法西斯诗歌Roar, China!),重新检讨政治与艺术、艺术与前卫艺术-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共展开五幕:第一幕:胡志明小道;第二幕:从作品到排演;第三幕:从展览到排演;第四幕:巡回排演——上海美术馆主体展;第五幕:“从西天到中土——印中学者高峰对话”,五幕共包括参展艺术家近70位,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