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上,几名观众在欣赏西周晚期的史宜父鼎
故宫首任院长呈递文物南迁的手稿、运转文物的木箱、迁出文物的清册……昨日,神武门城楼的展厅内,近400件文物和实物资料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故宫文物南迁的面貌,这也是“战时故宫”首次对外展示。
昨日,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系列活动揭幕,文物南迁史料展成为首日的重头戏之一。
“战时故宫”保存百万珍宝
为避免入侵日军掠夺,1933年至1950年间,近百万故宫珍宝迁存于上海、南京、贵州和四川等十余省份。在后方整整过了10年,期间,保管、展览、整理、研究诸项工作均有进展,形成了一个移动的“战时故宫”,基本完整地保护了这批无价瑰宝。
“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将展出3个月。今年6月,故宫博物院联合台北、南京故宫博物院“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调查、了解、补充历史档案,还原了部分历史细节。
据介绍,在经历过南迁的文物身上,都有用朱砂留下的编码,这个印记在文物回京后都得以保留,“这是文物承载的一段历史,我们都原样保留。”
文物南迁拟申报全国文保
乐山是故宫文物南迁的主要存放地,存放文物16650箱,占总数的99.5%,且存放时间最长,近八年之久。在昨日的故宫学研讨会上,乐山市委宣传部长罗佳明的发言稿透露,目前已对故宫文物南迁的现存旧址进行了调查和保护。“下一步,拟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将文物南迁整体作为文化遗产申报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希望成为故宫的扩展单位。”
■ 看点
明代文物首次重点展示
昨日,“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在故宫午门城楼展厅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将国家重量级文物进行大规模集中展示。展览将于12月26日结束。
据介绍,过去故宫的展览多以清宫题材为主,并因此形成特色,此次将明代文物作为展览重点还是第一次。展览分为书画、金器、玉器、瓷器、漆器、珐琅器、佛教造像、“宣铜”八个部分,覆盖了包括永乐、洪熙、宣德(1403-1435)在内的辉煌时期。其中,一座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体积最大的永乐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