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钢与艺术批评家朱其做客艺术中国沙龙
798管委会副主任刘钢与艺术批评家朱其谈“798和中国当代艺术”
“登长城、看故宫、逛798”——这是北京最新的旅游观光路线图。作为快速崛起的亚洲最大当代艺术聚集区,北京798艺术区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形象的新地标。正如英国当代艺术中心总监飞利浦·道德所说:“从伦敦,到纽约,到巴黎,每个关心艺术的人都在谈论北京的798。”
那么,北京798艺术区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它是怎样“破茧而出”的?它对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何启示?带着一系列疑问,“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进行了蹲点调查。
“逛798”:从传统工业厂区到当代艺术殿堂
走进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艺术区,推开沉重的厂房铁门,扑面而来的是时尚、怀旧和前卫的氛围。艺术家在改造厂房时特意保留了墙壁上“文革”时期的朱红标语以及部分工业机械部件。充满创意的当代艺术作品与工厂机械等历史痕迹相映成趣,仿佛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798艺术区所在地,原为上世纪50年代由德国援建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后来大量厂房闲置。上世纪90年代末,为进行抗战群雕的艺术创作,中央美术学院隋建国等教师租下部分厂房。如今,这里2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里,已接纳390余家中外文化创意产业机构。
走进798艺术区七星西街一间人物雕塑店面,一位21岁的青年正专心雕刻着一尊紫砂“姑娘”,竹签三转两回便将人物的眉眼雕琢出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是一个“学徒”,父母才是店中精美作品的“主人”。
记者穿梭在798艺术区的红砖瓦房中,进出于风格独特的画廊、设计室和艺术展示空间,看活生生的动物与人物艺术,听“老外”对墙上涂鸦饶有兴致的评点,令人流连忘返,不忍即去。
“创作这些艺术品的有初出茅庐的艺术系学生,也有世界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隋建国教授说,北京798艺术区的厂房空间高阔,散漫的反射光线体现出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息,这正是艺术家寻找已久的创作空间。
798艺术区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都曾造访这里。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夏季风说:“798艺术区已承担起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巨大功能。”
北京798艺术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勇利表示,近几年他们接待的参观人数年均增长20%,去年达到180万人,其中外国游客占30%。
美国《新闻周刊》将北京入选为世界城市十二强,一个重要原因是,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潜力。
从“自发无序”到“引导培育”
“北京市将一个破败的旧厂区改造成一个先锋艺术的集中地,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理念下创造的奇迹。”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创意产业专家杨曦沦说,这里独特、开放的氛围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包容。
那么,从表现主题上看,北京798艺术区的作品主要展示了什么?
艺术评论家、北京798艺术区双年展总策划朱其说,这里的作品,借助前卫、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用“80后、90后”易于接受的形式,大多表现了“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人的健康、工业社会的负面效应”等社会内容,弘扬了真善美的永恒文化元素,汇集改革开放的物质和思想成果,艺术地呈现给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
从“诞生”到“成长”,798艺术区的发展模式经历了长期探索。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陈刚说,北京曾经出现过画家在圆明园地区聚集的现象,当时不少人认为他们是在“捅娄子”,后来一些艺术家又在798艺术区聚集。“现在我们意识到,艺术家聚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领域的必然现象,不能采取行政遏制的办法,只能顺势而为、规范引导。”
从2006年始,朝阳区就提出“保护一批、扶持一批、孵化一批、调整一批”的思路,积极培育798艺术区,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艺术机构主体参与的发展模式。其间,引进了比利时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美国的佩斯画廊、丹麦的林冠画廊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海外艺术机构。同时,管理部门通过减免或降低租金、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大批符合园区发展的优秀艺术家。
宽松的管理环境造就了形式各异的当代艺术形式。陈刚坦言,前几年798艺术区曾出现一些“不严肃”作品,但管理者没有一味打压,而是通过行业自律和文化执法加以规范,直至清除极少数“伪艺术”。
“798艺术区不仅成了中国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对国内其他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产生示范作用。”陈勇利说,兄弟省市的“取经者”越来越多,最希望了解的是798艺术区的运作模式、集聚效应和艺术品质。
从“北京798现象”看我国文化产业改革
北京798艺术区作为一个成功“标本”,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应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品牌化运作,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着力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长期从事文化投资的美国联邦基金大中国区执行董事徐琪认为,798艺术区的作品具有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本质在于创新理念。中国人才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创新基础,但创新潜力不足,仍待从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充分挖掘。
北京798艺术区是在市场化运作中成长壮大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呼唤完善的市场准入和竞争机制。徐琪等专家认为,文化产品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生命力更旺盛,更有助于深层开发和品牌运作。政府部门应在股票上市、优惠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让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做大做强。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新引擎。”杨曦沦说,国家去年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增长10%,快于同期GDP增速3.2个百分点。
“国内文化产业起步晚,要加速发展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杨曦沦说,像北京798艺术区,可以借鉴美国迪斯尼的“授权”模式,依托现有的品牌效应,推出“798系列产品”,甚至在国内外“复制”798艺术区,延长文化产业链。
从北京798艺术区的监管模式来看,政府部门还应通过建立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既鼓励艺术创新,展示“个性”,又要设置行业自律门槛,有效抵制“三俗”,为百姓提供优美的当代艺术作品。 (记者万一 刘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