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两岸汉字艺术节”综述:共寻汉字文化“源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9 17:33:36 | 文章来源: 人民政协报

以汉字为元素的各种艺术设计

10月15日,历时一个月的“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落下帷幕。以汉字为元素的各种艺术设计

这个由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和台湾文化总会联合主办的活动,追求“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既突出历史感又富有当代性,亮点频频,为两岸的参与者和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亮点一:一切从甲骨文开始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虽然几经朝代交替演变,但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汉民族所用的方块字。它的出现对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传播华夏文化、促成祖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寻访汉字的源头,追寻汉字艺术的发生,艺术节组委会特地安排台湾客人和国内文化界人士共赴安阳——甲骨文的出土地,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了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两岸的文化界人士受到热情欢迎。台湾著名词作家方文山,走到哪里都被一群闻其名而来的拥趸包围。文化总会副会长林谷芳先生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共同的文化使两岸联系得更加密切。他认为,在这样一种趋势下,两岸文化间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甲骨文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它的发现直接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从1928年到1937年,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的先后主持下,在河南小屯村一带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这些甲骨由于抗战爆发文物南迁,几经辗转,现存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亮点二:再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在太庙上演的南音乐舞戏《殷商王后——武丁与妇好》是此次“两岸文字艺术节”的又一个亮点。

“妇好”之名见于甲骨文,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征战,作为一位女性,妇好生前曾主持过祭祀也从事征战——她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将军”,所以在武丁众多的妻妾中,她的地位极其显赫。1976年,妇好墓被发掘,大量文物出土,这个墓葬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有趣的是,妇好的墓葬并不在殷商皇族墓地,而是在宫殿区。台湾汉唐乐府从这一点出发,为两岸的汉字文化爱好者绘制了一个凄美的武丁与妇好的动人爱情故事:因为武丁对妇好地老天荒生死相随的至爱,所以不循常规厚葬妇好于宫殿区域,使她成为在三千年后出土、唯一幸免于盗墓之劫的皇族陵寝。

在艺术节这场由台湾著名南音艺术家陈美娥策划、叶锦添作为舞美设计的华丽演出中,汉唐乐府还做了以下的剧情演绎:19世纪末,安阳殷墟所发现武丁王陵甲骨文,由于时代因素辗转流离至台湾;20世纪70年代,殷墟再度发现王后妇好墓,得而出土再获一批珍贵甲骨文。武丁与妇好这对人天眷属,三千年前所占卜的甲骨文相隔两岸遥遥相对,今日将因中国大一统之民族精神感召,暌违三千年的恩爱夫妻终必团圆,印证两岸血浓于水难分难割之骨肉亲情爱。

亮点三:汉字艺术存在于生活

艺术节上,一系列倡导“汉字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把汉字作为元素的创意展颇引人注目。

台湾艺术家林恒正及一些青年设计师的一组30件汉字元素T恤,被穿在30名志愿者模特身上,模特时而在舞台上走动,摆出各种汉字的造型,时而走下舞台,来到观众们中间。林恒正解释,这隐喻着艺术与生活的某种关系。这些汉字T恤让普通的观众眼前一亮——原来文字也可以穿在身上!

汉字艺术,从字象、字义都承载着历史与文明的信息。文物展《追忆·汉字:“典藏文明之光”》、书法展《雅尚·汉字:“翰墨千秋”》、汉字与当代艺术展《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等都企图捕捉这些信息。最能够使观众驻足的是《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的汉字与当代的创意生活展。

在《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展出中,两岸富有创意精神的艺术家,借助创意生活的多种形态,呈现汉字的人文价值。在这里,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从坐椅到茶杯到积木到项链,无不是“汉字”。多元文化的形式对汉字图形进行分解、重构,使汉字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成为生活中的艺术性主角。参展的艺术家们认为,这些生活化的设计是企图探索汉字之于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传统汉字承载当代创意生活是可能的。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