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将最大的一个展厅拨给了《然后所有问号开始高歌》。这是件跨越了雕塑、装置以及音乐领域的作品,有人说与它相视,好比坐在IMAX银幕前第一眼看到《阿凡达》,眼球被“刷”新了,以往的艺术的概念——“至少是一件完成了的作品”、“至少是有一些形而上的形象概括”、“至少用一个明确的艺术手段,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绘画,可以是别的等等艺术手段,对生活和现象用另一种形式来表达”,但是现在,这样的“艺术”概念完全被刷新了。
这是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幽暗空间,充斥着电子音乐的迷离,不时夹杂着机械的嚣叫声。很难将它与展品联系起来,空间里的杂乱无章让人不禁想到片场,并且是拍摄科幻片的。人们要将目光投向哪里呢?几件像是由自行车车轮改造而成的大型玩意被置于中央,似雕塑又似装置,有时它们会自行运转,有时身着便装的人会上前将它们摆弄;墙壁上,影子剧与动画片在分头上演,没有明确所指,叫人目眩神迷;角落里,一张长条控制台上堆满了各种仪器设备,四五位工作人员坐在桌前不时拨动按钮,他们脚下,密密匝匝的电路线相互交错;书包、矿泉水瓶、衣服堆了一地;有人席地而坐,不一会儿又起身离开。在这样一个场域中,你完全辨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
这是一件融合机械装置、表演和音乐会的跨界作品,出自挪威最具创新性的艺术团体——“世界剧院”,2010年9月初,作品在挪威奥斯陆黑盒子剧场进行其最终版本的世界首演。这个空间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件艺术品,又是整个作品的组成部分。它们被跨媒介、多层次地组合起来,艺术家们试图将其中隐藏的秘密、背后的故事、内在的逻辑慢慢呈现给观众,挖掘其中的表演潜质。
这场声色并重的表演,被称为“器物剧”,似乎在排演一个机器制造的梦境。梦的是什么?完全由观众自行感悟。它不打算呈现一个现成的意义,而是企图呈现意义产生的过程。也许,对于看热闹的寻常观众而言,理解与否似乎也不那么重要,至少这件作品以特立独行的方式调动起了各种感官,一种震撼心灵的生命力呼之欲出。人们没法将“世界剧院”归类到任何一个艺术派系,这个艺术团体的成员中,有录像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电脑动画师,也有作曲家、画家、音响工作师,甚至还有电焊工。他们以合作的方式,将不同艺术学科深入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实验性视听风格。据说,看似机器的作品,是由异常脆弱的材料制成的,似乎意味着这场梦随时都会破碎。当它们出现故障、磨损、破碎时,艺术家们将会随之改变作品,而这样的改变其实深藏着这件艺术品的哲学范畴的意义:一切都不是永恒的,一切随时准备开始、随时准备结束——而这样的作品也就根本不会被完成,永远都在进行中,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