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蔷薇
紫色藤花
墨色层影交缠
纯真艺术
淳色人生
去留无意
终是浮生寄翰墨
伊
越过繁华
只为了靠近真知
梦
为思而在
只为了追问精神
于千劫万难中磨砺
于千思百解中顿悟
以一种寂寞
代替
另一种寂寞
大野里的孑立
执着
永恒
一
很多时候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诗性精神格局的艺术家周天黎是孤独而珍贵的。她喜欢古希腊富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那样的心灵表达和精神传统;她向往毕达哥拉斯学派那样对于有关生命和宇宙之间对应的思索和体悟;她一步一步走近屈子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的气节风骨;她在迷蒙的历史烟雨中阅读魏晋玄学,又苦苦追寻竹林七贤的旷逸放达,嵇康临刑前从容绝奏的《广陵散》,前曲幽咽、黯然销魂,后曲空明有力、海阔天空,周天黎对此心神共鸣,欣然又怅然间读懂他绝命的一刻,成就了这位绝世奇人的千年绚烂。她静静地心悟到教堂尖顶指向的才是精神的永恒,她是中国美术界大漠清泉一样稀少的异类,因而,她独特的人文气概、审美气度和思考语境经常难以被忙碌的世人悉心领略,不过即便如此,她依然有一股布道者的坚定毅力和信念,自始至终用心深细地做着自己的艺术,然后似一块块闪发着灵光的醉醒石,投向浊气雾层下的芸芸众心。
品鉴视觉下风格特异、立意高标的绘画语境,有信仰中真挚坚守的文人情操,有思索里悲天悯人的精神取向,又常常,宛如一只只美丽的蛾儿,在烈火中奔腾与飞舞……
周天黎有一幅作品,题的是“孤卓立大野”,并盖有两方印,印一为“去留无意”,其出处为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大致意思是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高位去留,名利得失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周天黎取“去留无意”寥寥四字,却深刻道出了她对事对物、对名对利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可见其心境与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并且都具有悲天悯人的旷达胸襟。印二为“浮生一梦寄翰墨”,浮生一梦出自唐代李咸用的《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唯有翰墨作为依托,丹青长留,难怪周天黎能写出“岁月无声任去留,笔墨有情写人生”的对联,难怪她如此勤奋又近乎痴迷的作画与写作,为的只是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艺术财富。大凡有卓越成就的人都是在孤独中成长和思考的,周天黎就这样在“孤卓立大野”里展开着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
读周天黎的画作,需要早期、现在、未来一起品读,因为各个阶段的作品都大不同,也都很出色。从早期的古朴清新,到现在的苍茫氤氲、大气磅礴,到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样一路看过来,才更能品味出她画作里恣肆淋漓的滋味与深重的人文内涵。读周天黎的作品,需要画作和文章全面细读,才能走近其内心,她襟怀坦荡,意存高古,一生投身翰墨,始终坚守着一个文化人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周天黎在《论艺术》一文中精粹地道出:“我愿意做人生本质中美与善的证人。”每每看到此,读者的阅读旅途总会被其一腔青碧的激情所照亮,其意慈悲,千秋绝调,生灭可度,离苦获常,莫名的鼓舞和感动涌上心头,有良知的人很难不被唤起崇高感。有时看到掺杂着江湖味、流氓气和奴才相的美术界,我常常想:我们社会最缺少的就是这类精神纯真的人文艺术家!一个民族产生不出伟大艺术原因之一,是否就是在于艺术家高尚心灵的缺失?
在艺术理念和艺术创作上,周天黎从不回避对社会史的认识和反思,从不用甜腻腻的绘画形式及时髦的言论取宠,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信仰,她的审美的触角里,内蕴着伏尔泰、卢梭和雨果的精神资源,有着一种深刻的悲悯情怀及对人类命运的叩问,她那凝聚于人格的宗教情怀和卓然不群的艺术追求已有机地融合,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神往的精神空间。在无数次凝视、翻阅她的画作文集后,不安稳的目光总是被她神明警惠的粹真聚焦:周天黎,一位孤卓立大野的以灵魂为指归艺术家,以“真正的大师是求道者而非求利者”的特质,让人们体味到了一个民族文化精英的高贵脱俗、大美如玉和思涛拍岸的精彩。她在文章中提醒我们:“一个走在时代前端、开风气之先的画家,要敢于挥动思想之纸,去抵抗猛冲过来的世俗之狮。”而她的人文意志又是那样的飞扬和决绝:“我都愿以身相殉,做一个飞流直下的大瀑布的孤魂,为中华艺术人文精神的飙扬汇流涌潮,以响天彻地的呼啸呐喊,去冲刷人性中的精神荒原!”存在诗意的浪漫里,忽然间,我明白了飞蛾扑火似的苦恋,不是因为火有魅力,而是因为燃烧后瞬那间无比瑰丽的定格,周天黎对艺术的执着就像飞蛾扑火般的义无反顾,她从事艺术,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名利追逐,而是因为忧患难禁,天命自承!
三
周天黎的艺术,从“以技入道”开始。她潜心研习过前人笔墨,但她反对因袭模仿、程式僵化,围城自困,于传统中自有所得,认为笔墨无止境,风格不流俗。加上她对造型和构图的讲究,使得她在画面布局与位置经营上不落常套,出奇制胜,再加上她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出众的艺术才能,使她对传统具有理解上的深度、把握上的广度、及运用上的娴熟。正统大气的笔墨,静敛无极的意境,深有古意而不乏现代个性的创造精神,将气韵、骨法、形象、文心归于一画,形成了异彩纷呈、燃烧视野、穿透心际的艺术风貌。
周天黎关于绘画语言的探索,几经思变,跨越了中西方文化的藩篱,在对老庄哲学和儒释道三教异同论的研习中,又深入到几千年文人画的精髓与古希腊文化的源头,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固有的概念。周天黎的画,有时简洁含蓄,有时狂放不羁,图式多变,章法自成,在正宗的中国画传统笔墨下,纳入了西方抽象主义的图像,在西方的印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中找到很多共通和内在联系。西方印象派注重画面的光与色,追求画面的跳跃感与光感,周天黎用中国画的知白守黑理念,渗和着西画的色彩与构成,同样营造出这种富有跃动节奏感的艺术效果。同时,她以精英和经典意义的艺术思维,展现对生命本质、对人与自然这些终极命题的关注与揭示。这种包括思想和精神价值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传统中国画的高层次的创新,真正沿续和发展了中国画的命脉。今天,艺术爱好者们惊喜地发现,一位当代大画家用最虔诚的方式、用最深情的笔墨、用最真诚的心灵,历经数十年磨砺,创作出了一帧又一帧感人至深的艺术杰作,使传统的水墨文化精神在新的时代得以薪火相传。
作为一个艺术策展人,我记不清有多多少少五颜六色的画作在我眼前流过,对着精美的《周天黎作品·典藏》画集,我读着读着,发现了我意象里一直在寻找的一种七彩之外的色调——淳色。而这却是周天黎画作的主要色调!我明白,犹如精神家园只能经由内心的体悟抵达,这种淳色,不仅仅来自于墨彩的调合,它必须取自于内心的充实与真挚,情感的丰厚与纯真,人生的困苦与磨练,追求的赤诚与超越。在淳色面前,美学上的深远意蕴点燃出一种天地旷野的灵犀之光,吸引着我们成为周天黎艺术的虔诚追随者,使人的物性存在向灵性存在引渡。从她处处流溢淳色的画作中,被其淳色的艺术内涵感动着,被其淳色的精神追问启发着,被其淳色的人性尊严和人道心胸包围着,被其淳色的文化认知熏染着,甚至:她那渗透淳色的眼睛会让我们的心灵濡湿,她那表达淳色的语言会让我们的梦境温暖……(文陈樱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