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北京加速构建“十二五”文化版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17 19:47:53 |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文化、历史的辉煌不仅发挥着凝聚和创造的力量,更成为今天的财富和明天的希望。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文化彰显魅力”第一次独立成章。未来五年,北京要成为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城市。晨钟暮鼓的恢复与音乐产业园区中国乐谷的崛起,古都风貌的重塑与798艺术区作为城市名片的再造……3000年厚重历史的文化古都、特大型的国际化都市,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十二五”时期,壮美的北京文化正被重新诠释。

“一轴一线”:重构古都历史风貌

“十二五”思路

北京南北中轴线和朝阜大街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古都风貌的骨架。“十二五”时期,要着重围绕“一轴一线”,集中力量打通重要节点,回填历史元素,恢复经典风貌,融入现代文化,形成集中展现古都历史文化、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城市魅力走廊。

系统规划实施魅力中轴线工程。组团式发展钟鼓楼区域,打通东西周边交通通道,再现晨钟暮鼓的历史景观。改善钟鼓楼至地安门两侧传统建筑风貌,恢复后门桥两侧景观和河岸绿带。恢复前门大栅栏街区整体商业风貌。打造天桥传统特色文化演艺区,建设剧场群。结合天坛医院搬迁,完善天坛区域森林绿地系统。高水平规划建设南中轴森林公园,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遥相呼应。

再现朝阜大街美丽景观,重点围绕白塔寺、历代帝王庙、西什库教堂、北大红楼等重要节点,逐步恢复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朝阜大街北侧的胡同四合院风貌,发展特色旅舍、小剧场或小商铺,使之成为品味老北京独特韵味的重要街区。

聚焦

地安门:时代气息再现魅力走廊

沿着中轴线由北向南行进,地安门外的帽儿胡同历史上名人辈出。曾经的衣香鬓影、数百年文运兴衰,如今,这一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的胡同正在上演文化与市场的有机融合。位于这里的国家话剧院(以下简称“国话”)正在此续写风流。国话近年推出“国话演出季”,通过多剧目组合输出打造国话品牌,创作优秀高端剧目,在市场中实现着戏剧的效益。重新焕发生机的国话与周围古都文化带一道,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也激励着中轴带众多老院团用鲜活的时代气息重新构筑着城市的魅力走廊。

前门:商业街区承载老北京文化

在北京南中轴线上,距今已有570余年历史的前门大街素有“天街”之称。全聚德的烤鸭、都一处的烧麦、亨得利的手表、张一元的茶叶、相声、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对北京人来说,前门既是传统的商业街区,也承载着老北京文化。前门大街的改造,是北京首次用文物标准改造历史街区。在招商时,除原本大街上“土生土长”的13家老字号全部回迁外,全国各地区的民族特色商业品牌和商业老字号都在招商之列。前崇文区还设立了“前门老字号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扶持前门商业老字号,用于租赁补助、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认证、文化创意活动等,以解决企业的成本压力。老北京们期待着,历史底蕴、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时尚内容兼具的特色商业文化旅游街能在未来重现。

北大红楼:“五四”发祥地重现百年历史

朝阜大街上的每一处建筑都见证了历史。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已整整93年。作为原北京大学旧址,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营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方。90多年来,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也饱经了岁月沧桑和风雨的侵蚀。2007年5月,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了《北大红楼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得到有关部门批复。2009年10月,北大红楼完成了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修缮完成的红楼外貌依旧保持历史原貌,但提高了建筑的坚固度,扩大了新文化纪念馆的展陈、开放面积。

古都篇

“一轴”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梁思成

“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集中了钟鼓楼、恭王府、皇城墙、中南海、故宫、太庙等文化元素,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道“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一线”

“北京最美丽的街道”——老舍

“朝阜大街”,它西起阜成门,东至朝阳门,长约7.45公里,集中了历代帝王庙、白塔寺、广济寺、鲁迅故居、西什库教堂、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孚王府、东岳庙等众多文物文保资源。

■专家建言

让新旧元素化合反应水乳交融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于丹

有舍才能有得,建设文化之都,北京到了该用减法的时候。城市地域有限,不可能无限度承载各种功能。欧洲文化名城周边都建有新城,政务区与生活区剥离开,生活区的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北京曾经历以旧换新阶段,拆掉过一些老街道、老字号,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希望“十二五”时期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即新旧交融,让新旧元素产生化合反应、水乳交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