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艺术区 怎样走得更好

时间:2011-02-12 13:07:22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资讯>展评>

春节刚过,“浓园”、“蓝顶”等几大艺术区负责人又开始筹备新一年的展览了,而艺术家们也开始继续创作。渐成城市文化景观的各大艺术区是否都准备在新的一年大展拳脚?记者调查发现,几年前先后在成都兴起的几个艺术区发展并不平衡。

【记者调查】

艺术区几家欢喜几家愁

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北村艺术区。这个建于一片厂房里的艺术区曾经因为汇聚了著名油画家何多苓、刘勇以及众多青年艺术家而声名大噪。如今,厂门外立柱上,“北村艺术区”的牌子已经斑驳,不远处,已挂上一家物流公司新招牌。

“北村艺术区在去年初就已经解体了,现在我正打算另找一个地方,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组艺术区。”曾经的北村艺术区村主任、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勇显得有些无奈。

成都蓝顶艺术中心E区的一艺术家阿嘉娜告诉记者,最近这里传出了将要拆迁的消息。据记者了解,受周边环境影响,包括周春芽在内的一些知名艺术家早已将工作室搬到了成都三圣乡“荷塘月色”的新蓝顶艺术中心。

与北村和“老蓝顶”不同,成都的另一些艺术区却越走越好:浓园国际艺术村从2005年40多人入住,到现在已经汇聚了200多位艺术家,2009年还被命名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位于成都青羊区的西村艺术区也雄心勃勃:要在2-3年间建成集原创设计、制作、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聚集区。

【个案点击】

浓园:发展需自我增值

“我们现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位于双流的‘艺术中国’项目,预计在5月之前,这里的艺术园区就能开园,”2月10日,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运营总监刘海波告诉记者,新的艺术园区开园之后,将网罗更多的艺术家进驻进行创作。

刘海波告诉记者,与其他艺术区不同,浓园从一开始就以公司的形式在运作,招募艺术家来浓园成立工作室。有钱的艺术家自己可以修建工作室;没能力修工作室、但作品有特色和发展空间的画家,浓园不但免费为其提供住处,甚至还在画材等方面给予资助。

此外,艺术区特别注重为艺术家“增值”——每年定时有计划地推出各种展览,为艺术家出画册,有意识地关注中青年艺术家,在各种交流活动上推广他们。刘海波认为,艺术区要做大,绝不只是聚集艺术家产生加法效应,也不只提供简单的展销交易。“由于画家要专注于绘画,如果没有专业机构为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包装、定位、推广、提升,艺术市场的上、下游就很难贯通,更遑论形成产业链了。”

【专家建言】

做好产业链,还要求平衡

同为艺术区,为何其发展却是天上地下?业内人士认为,由艺术家自由组合、自发形成的艺术区如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只停留在个人行为的层面,不能形成完整的艺术产业链,很容易因为一些领军人物离开或房租上涨等因素难以为继。

记者注意到,目前成都发展规模较大的艺术区要么本身就成立了公司,要么则是由一些有实力的集团进行投资。目的都是希望将艺术区做成产业链全覆盖的“大市场”。不过,北京798艺术区就曾因为商业味越来越浓而遭遇艺术家集体“出走”的尴尬,对此,艺术区又该如何寻求平衡?“艺术家需要创作的空间,但产业链形成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商业和随之而来的游人的影响。所以,艺术区在发展的基础上必须要布好局。”刘海波透露,“艺术中国”项目,会尝试将艺术家创作空间与公共交流区域隔离开来,以形成合理产业布局。

艺术区与工业园区不同,投资回报较慢,如何才能成为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园区?业内人士认为,仅仅“引入”还远不够,一些艺术区兴起又衰落,足见其管理与引导还是粗放式的。刘勇告诉记者,北村的“实验”让自己体会到,艺术区如果只是停留在艺术家们集中居住进行创作的层面上,而“增值项目”跟不上,发展很难持续。首先应该做好规划,完善政策。此外,帮助艺术家改善硬件设施,在房租上给予一部分补贴等相关优惠措施也很重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