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已故旅法华人画家曾海文作品首次“海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24 21:25:42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曾海文研究专家古独奇先生(右一)向参观者介绍曾海文作品

北京时间5月21日,已故旅法华人画家曾海文“水墨水彩”艺术展在北京艺术8画廊展出,此次展出是曾海文绘画作品首次在中国大陆公开亮相,也是“2011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活动。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出席开幕式。

曾海文和朱德群、赵无极一样,属于在法国定居的第二代中国画家。从青年时期直至去世前夕,曾海文每天作画五、六个小时,留下大量作品。业内人士认为,曾海文自由、坦诚,行为宛如道家一般,在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达到了“道的绘画”。

曾海文的生前好友古独奇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国收藏家,在谈到曾海文时他说:“曾海文隐退了,他不是要我们看,而是要我们想,要我们在他的绘画这面透明的镜子里,自我关照和回忆。”

法国文化部文化资产总监戴浩石曾经与曾海文共同出版过一本儿童故事书,书中插图即为曾海文所绘。戴浩石表示,该书引起了西方对中国现代艺术,尤其是1949年到70年代中期艺术作品的极大兴趣。

这位国际公认的中国研究专家称,他正筹划撰写一本曾海文艺术的专著,届时将有法文和中文两个版本面世,以此纪念这位中法艺术交流的绘画大师。与此同时,戴浩石还透露,中国美术馆将于2012年举行更大规模的曾海文回顾展。

曾海文(1927-1991)生于福建厦门的一个富人家庭,10岁时举家前往越南西贡的唐人街堤岸区。1948年,曾海文来到巴黎,学习医学专业的他以自修的方式游历了法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和戏院,逐渐开始其艺术生涯,苏珊•德•科宁克曾将曾海文最早的几幅画挂在自己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街的画廊里。60年代初,曾海文开始研读《道德经》、《芥子园》等书,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书法的启发之下,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融入创作,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集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等机构均馆藏了他的作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