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结束后,嘉宾合影留念
2011年9月10日上午,“水墨中国——2011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北京、广州、杭州、武汉四地的18位优秀中国画家,北京:范扬、陈平、于文江、丘挺、崔晓东、苏百钧、姚舜熙;广州:陈永锵、李劲堃、方土、黄国武、林顺文;杭州:何加林、林海钟、张谷旻、张伟民、赵跃鹏;武汉:吕绍福。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表示:“参加‘水墨中国’邀请展的18位画家,大多起步成长于80年代之后,较之如我这一代人心头的压力少得多,束缚也少得多,而艺术个性的发挥、张扬,令他们的心灵生出翅膀,舒和而愉悦的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实现创造的历程。可以说,个性得到尊重和伸张,几乎是当下中国画发展的一大推动力。对于每一位有天赋、经训练、高素质、有追求的画家,几乎都离不开以下三方面寻求个人的道路:传统的惯力、创新的愿望和对生活与自然的炽烈追求。这三方面侧重的不同,形成个人风格面目的差异,大体上可以看到传统型、写生型、求新型的种种面目。石鲁在多年前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固然有其道理,但局限于时代,对基于个性张扬上的创新求变,几乎不可能提出来。所以我们回首那个时段的中国画,其共性远多于个性而许多有天赋的艺术家被挤压和埋没的遗憾也就难以避免了。令人欣慰的是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思想解放的深入,那样一个明灭个性的时代逐渐远去。而画家们以一代人的时间在思考和探索,在经历了前后百年的向西看、向西方寻求‘救赎’灵符之后,人们又重新发现中华文化的价值,回归传统精神的价值并以之为出发的新起点,然而,传承的本意是借鉴和汲取而非临仿、再现或克隆古人,所以,画界不少人在吮吸古代精华的同时又重新投向自然。就在这18位画家的艺术里,亲近自然,用包含着程式符号的笔墨去画出鲜活生动的自然,创造出有别于古人、前人的新境界。”
水墨中国,新的文化自觉
“当在‘中国’这个神圣而伟大的国名之前冠以‘水墨’二字的时候,‘水墨’也便以国家的形象替代了现代性的中国画艺术。毫无疑问,‘水墨中国’是从全球化视野中对中国画现代性探索的一种文化自觉。……”
“‘2011年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以60后画家为这个展览的主要阵容,展示了近些年来他们在经历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之后如何回归传统、如何在当下文化语境中能够更深入地体悟和把握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的确,60后画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坛最富有实力的画家群体,并在学术和话语权上享有重要地位。成长在文化荒芜岁月的这一代人,经历了新时期之初中国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补课,在世纪之交才渐渐浮出水面。相对而言,他们的艺术成长期显得更长久一些,艺术思想的历练也相对深入和稳健。他们经历了85美术思潮的精神洗礼,虽然他们当时还不可能站在时代的潮头,但这些时代浪潮的淬火与历炼都掩埋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之中 ,并积淀为他们的理想主义情结与文化使命意识。特别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这种理想主义情结与文化使命意识已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独特的文化精神符号。正是这两种精神底色,使他们成为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画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双重命题里进行深入探讨并取得重要贡献的一代画家。”
——尚辉(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执行主编)撰于2011年8 北京安苑北里《美术》杂志社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