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天津武清举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30 14:14:2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为纪念汉代“鲜于璜碑”在天津武清出土40周年,由中共武清区委、武清区人民政府和天津市文联共同主办的“鲜于璜碑”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9月20至23日在“中国书画之乡” 天津市武清区体育馆举行。

武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史载于西汉初年,设泉州、雍奴二县,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名武清,距今已有2117年的历史,为天津地区最早的建制县。公元2000年6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早在以漕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历史时期,武清就借“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北拱神京,南临渤海,上达京兆,下连江浙之交通优势,为武清文化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南北文化的交流,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的过往、驻足,给古老的武清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积淀。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1972年5月在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出土的东汉《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是中国东汉的重要碑刻。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于延熹八年 (165),现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两部分。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 827字。绝大部分保存完好。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卒年81岁。碑阴铭文颂扬死者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碑文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等汉碑书体不同,为汉隶中方笔流派的典型代表,对古代碑刻与书法发展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据考: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发现的最完整、艺术水准极高的东汉石刻,是汉碑中的珍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最为完整的汉碑,且字迹清晰、字数最多,字体方正苍劲,是方笔汉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与书法艺术脉络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出土后曾震惊海内外。此次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便以世人瞩目的《鲜于璜碑》为主题命名。

长期以来,武清区委、区政府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书画艺术高度重视,激发了武清人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与追求,始终保持区域内强烈的书画艺术氛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书画之乡”的荣誉称号。特别是武清籍已故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以及现今活跃在中国书坛的武清籍著名书法家孙伯翔、王澎、赵伯光、石宪章、李洪海等,不仅对家乡书法艺术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支持,而且于2001年在武清组建了“大运河书画院”,汇集了我国运河沿线七省市400余名书画艺术名家,促进了武清书法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全区书法艺术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已逐步形成体系,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三万余人加入书法研习队伍,600余人成为各级书画协会会员,其中何俊田、贾玉山、李华筠等数十人成为国家级会员,数百幅作品相继在省市级以上大展中参展获奖。许多作品还被海内外艺术馆及有关单位珍藏留存。

此展展出全国129位著名书法家作品。既有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驻会副主席赵长青,副主席王家新、申万胜、吴东民、吴善璋、何奇耶徒、言恭达、张业法、张改琴、陈振濂、胡抗美、聂成文,秘书长陈洪武,以及数十位中国书协理事的艺术精品;也有武清籍当代书坛大家孙伯翔,天津名家唐云来、毕开文、孙宝发、王全聚、张建会、李锋、李泽润、况瑞峰、顾志新、喻建十、霍然、邵佩英、冉繁英,以及武清籍书法名家赵伯光、何俊田、贾玉山、门玉华等人的书法力作。作品楷、草、隶、篆兼而有之,其特点鲜明、风格各异,或俊秀挺拔、或苍劲古朴、或飘逸潇洒,件件作品均堪称精品。

开幕式上,来自各地的百位书法家共同创作了多种书体的百米书法长卷。

举办这次大展,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武清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区域书法艺术发展,进一步搞好书画之乡建扩大武清海内外的影响力,促进武清经济、社会、文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强区,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图文/ 苏清杰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