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大卫-霍克尼:从未看得如此真切 生命非关封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15 13:07:40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观看世界新方式

霍克尼而今被称为英国艺术教父,因为他足够老,也因为他足够伟大。他的标志性作品包括“游泳池系列”,还有上世纪80年代发展出的拼贴摄影作品。这些都是在他定居洛杉矶期间创作的。

1964年,当霍克尼第一次来到美国西海岸,就爱上了这里的阳光、色彩、空间和人。此后15年,他在纽约、洛杉矶、巴黎和伦敦之间辗转,直至1978年,霍克尼在好莱坞比华利山上购入一处房产,从此定居于洛杉矶。就像莫奈的吉维尼小镇,这里为霍克尼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视觉灵感,数百幅标志性风景画在他家中,在他花园里诞生。

霍克尼在洛杉矶找到了一种崭新的观看和呈现世界的方式。他笔端辨识度极强的画面很容易让观众一眼难忘,不羁的色彩、感性的生活方式、享乐主义的图景。霍克尼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画匠,当艺术学校不再将素描功底视作艺术家的必要技能,霍克尼的笔端永远流畅、多产而丰富多彩。而今,回忆早年接受的绘画教育,霍克尼表示,“老师只能传授技艺,而非诗意。”后者无法传授,只能在熟知前者之后,慢慢感受。

30年前,开始制作照片拼贴作品,这种艺术的灵感或许取材于数十年前的立体主义。他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宝丽来照片拼贴成一幅图像。他视之为观看世界的新方式。“我们对世界的印象受摄影术的影响,”他向BBC记者解释道,镜头或者镜面只能呈现光学投影,三维世界变成了二维平面,长方形的东西受到透视法则的变形,很少看起来是长方形的,“然而,如果你轮流睁开双眼,看到的图像实际上是不同的,因为双目所处的位置不同。”

不知疲倦的实验者

2005年,他从洛杉矶迁回家乡,英格兰的约克郡,开始创作多画布的巨型绘画。其2007年的一幅作品由50幅画布组成,15x40英尺那么大。

1月21日即将举办的展览“更大的绘画”(A Bigger Picture)中将展出他的大量新作,以及一个独具创意的视频拼贴作品,该作品利用多台摄影机捕捉图像,记录2005年以来他居住的东约克郡乡村景象。据说,这件作品就是他拒绝为女王画像的理由。

届时,整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主展厅将被布置为绿色的林地空间,200幅绘画追溯了艺术家在过去50年间对于风景的迷恋。该展览被描述为“通向霍克尼世界的旅程”,学院院长查尔斯-萨马雷斯希望“这场展览成为达-芬奇大展之后另一颗重磅炸弹”。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位老者大唱赞歌,《观察家》的本-刘易斯就认为霍克尼晚生了一个世纪,凡-高来到阿尔、高更来到塔希提,而霍克尼找到了洛杉矶,他的拼贴作品也只是对立体主义的延续。

不过,如果凡-高来到这个时代,他是否会用iPad作画呢?事实上,过去30年,霍克尼始终对新技术充满兴趣,他尝试了传真机、宝丽来相机、智能手机,而今又是iPad和iPhone。

“我每天早晨用iPhone画下花草,发送给我的朋友,这样他们每天早上都能收到鲜花。”他告诉2011年出版了霍克尼谈话录《更大的信息》的作者马丁-盖福德,“我的花可以长期保存。我可以用一个小小速写软件画下它们,同时发给15至20位朋友,他们早上睁开眼睛就能够看到。”

即便霍克尼不吝啬为朋友送去清晨的惊喜,他也像自己的偶像毕加索一样,把最优秀的作品留给了自己。这导致霍克尼的作品在市场上极为稀缺,他于1966-1967年创作的《比华利山主妇》在2009年的拍卖会上以790万美元成交,这是他作品的拍卖纪录。

“他总是有一种内在的确定,这给他以信心挑战权威,”盖福德说,“这种特性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包括他最后义无反顾地进行风景绘画。人们说风景画过时了,他可不信邪,我们能在新展览中看到这一切。”

达明·赫斯特或许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明星,但是老前辈霍克尼有自己的钟点,他是一个大胆的配色家,不知疲倦的实验者。他相信自己的新展览将向世界提供一种新的观看途径,摆脱线性视角的限制。“我从未看得如此真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