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浪》 162×92,1984
罗教授还谈到:“我们今天看刘教授的画,同样画的是花鸟,但你不会觉得是古代的画,而是感受到这是新画,除了意境的新,同时又伴随着新的艺术技巧,没有这两者的结合,这些创作是新不起来的。新意境的开拓离不开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如何发现‘新’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绘画中的技法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是对生活、自然的观察、体悟提炼出来的,写生就是写自然之声音,没有对于自然深入的观察是不可能提炼的。而‘提炼’是画家的另一个本事,没有这个本事,画是空洞的。所以,今天在刘教授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非常贴近生活的、生动的。对传统意境的坚守和新生活的结合,在刘教授的画作中体现得很充分,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在谈到刘教授对工笔花鸟画传承和创新的话题时强调了刘教授对线条勾勒和没骨这两种创作技法上的双向探索:“比如70年代刘教授的白描花卉体现的是传统工笔画清晰流畅的勾勒,而80年代的《白玉》,有点像没骨,又有点像水彩,完全放弃了传统工笔画用勾线造型的技法,用很有控制力的色彩去把握形和意,色彩沉着雅致。刘教授在这两种形式之间不断探索,寻找到自己绘画的无限可能。”
《白玉》64 45,1989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与艺术人才研究室主任刘墨认为“刘教授对绘画里面墨色的运用有很多自己独到的心得,尤其是墨色的清透、灵动,又不失厚重的风格非常独特。比如在《白玉豆绿》和《秋菊有佳色》中,这种特殊的效果和如诗如梦的感觉,在其他的花鸟画作品里好像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
《秋菊有佳色》51×51,199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教授张敢提出“在工笔画中最需要表达的是意境、韵味和艺术家的修养、品格,而在刘教授的作品中就能体现出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新的时代特色、时代气息,而且又有很新的意境,这是一般艺术家很难达到的境界。”
第三,贴近自然。以写生带动创作。
刘菊清教授一直以生活为创作源泉,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她始终以现实作为画作题材和素材的来源,悉心发掘闪动着生活情趣的内容,强调新鲜的感受产生富有时代新意的作品。她对笔下的生命充满感情,出自她笔下的牡丹、秋菊、山雀、鸳鸯、秋蝉,仿若被注入了灵气,以其生动有趣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然生机的捕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刘菊清教授认为要发展工笔花鸟画,就必须在接受传统的基础上去发展,而这首先要扩大题材。要扩大题材,就要到生活中去;只有到生活中去,才能有新鲜的感受;有了新鲜的感受,才能产生富有时代新意的新的作品。
刘菊清教授多年坚持以写生带动创作,有着扎实雄厚的造型基础。从写生到创作,刘菊清教授一丝不苟,笔笔有交代,处处有来历,表现出严谨的创作作风。自1961 年第一次去山东菏泽画牡丹之后,又多次带学生去菏泽写生,完成了数百幅写生,她通过写生建立起了与牡丹的特别的感情,也因此将牡丹作为她最有代表性的创作题材之一, 创作了《中华之春》、《中华盛世春满乾坤》、《一枝红艳露凝香》、《花开时节动京城》等经典作品。
中国美术研究院教授王镛这样说到“刘菊清的牡丹让我联想到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非常雍容华贵而不俗艳。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是《一支红艳露凝香》这幅作品,在笔法上注意到笔墨凝练的关系,颜色上厚重和清淡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深度空间,拓展了意境。而且她的笔墨,除了勾线之外,还稍微有一些溢出,这个效果就更好,比单纯的在勾线之内染色的效果更好;同时画里还用了描金、洒金,这金色的使用把整幅画的色彩衬托得特别好,不生硬。所以,她的牡丹系列画得这么典雅、明丽,实属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