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燃
1 就像现代艺术的突破相对于社会突破,一直是先行者那样,我们做国际化艺术杂志,也必须永远领跑于时间和潮流,在现在预测未来的某个“爆点”。
2011 年5 月,《芭莎艺术》推出首个国际艺术家封面人物—村上隆,并邀请他来到中国参观、访问、演讲,由此引起强烈反响。村上隆来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西方成名,在世界获得认可。我们在随后规划2012 年封面时就设想:2012 年1 月《芭莎艺术》首个周年刊,一定要邀请和村上隆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但具有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的人。
我们希望这个人物足够国际化,又足够有名,能够跨越中西文化的传播隔阂,打通雅俗的樊篱。成为名牌当然是当代艺术界的通行法则,但我们想找的这个人物又不仅仅是“名牌”,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创作要能在一个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形态中,真切反映社会变迁、人心流转。
简而言之,挑选2012 年1月号《芭莎艺术》周年刊封面人物的标准是:他要足够红,红得足够长久,艺术史地位也足够坚固。
顺着这样的思路,编辑部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名字,直到一本书给予我们灵感。这是一本近年来最红的艺术经济类图书之一,由唐•汤普森(Don Thompson)(他也是《芭莎艺术》的专栏作者)撰写的《身价四亿的鲨鱼:当代艺术打造的财富传奇》(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 The Curious Economics Of Contemporary Art),书的开篇“艺术品牌”一共介绍了9 个当今世界最红最热的艺术界品牌,从大牌艺术家到画廊主,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杰夫•昆斯、达明安•赫斯特和安迪•沃霍尔。
杰夫•昆斯—我们锁定了这个名字。论艺术生涯的时间,论创作的丰富性,论传播与收藏的广度,论艺术史的地位,我们认为杰夫•昆斯绝对能够满足《芭莎艺术》—中国第一本国际化艺术杂志周年刊的封面人物定位。
那还等什么呢?
2 要联系这样的顶级大牌,既难又不难。不是有一个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吗: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最多通过6 个人,你就可以在全世界找到你想找的那个人。事实上,我们只通过一个人,就找到了杰夫•昆斯。当代艺术收藏家弗朗索瓦•皮诺(Fran.ois Pinault) 是《芭莎艺术》的老朋友,也是在创刊号登上《芭莎艺术》的顶级收藏家。2011 年6 月,《芭莎艺术》编辑部空降威尼斯,制作威尼斯双年展特辑时,我们的出版人苏芒女士就在皮诺的晚宴上见到了杰夫•昆斯。苏芒向他介绍了《芭莎艺术》—中国第一本国际化艺术杂志,百年名刊Harper’s BAZAAR旗下发布的全球第一个艺术杂志品牌。之后,杰夫•昆斯愉快地接受了苏芒发出的专访邀请。
接下来就是敲定时间与沟通细节。我们得承认这很漫长——杰夫•昆斯实在太忙了。从盛夏到初冬,直到10 月底,我们终于敲定了最终采访时间:2011 年11 月29 日上午10 点,杰夫•昆斯位于纽约切尔西区的工作室。
在一派年底的忙乱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选题思路、采访提纲、拍摄方案,尤其是落实摄影师和造型师——拍摄恰逢感恩节以及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之前,要找到好的合作者实在是太难了。只能说我们的运气实在太好,摄影师亚历克西斯•罗德里格斯- 杜阿尔特(Alexis Rodriguez-Duarte)应邀参与拍摄,他拍过无数的名人,包括麦当娜等大明星。1997 年贾尼•范思哲(Gianni Versace,范思哲品牌的创始人)遇刺身亡,所有报纸使用的讣闻照片也出自Alexis。与各大顶级杂志均有合作的造型师伊丝•米歇尔•怀特(Ise Michelle White)则在几天内为拍摄调集了20 多套服装。我和主编徐宁、国际编辑佩芬则分别从北京和伦敦出发,提前抵达纽约,只为将杰夫•昆斯这次中国媒体的首次独家专访做到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