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法国艺术家帕特里克发明绘画机器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21 16:33:11 | 文章来源: 信息时报

 

法国艺术家帕特里克·特雷塞发明了一种绘画机器人。

 

特雷塞的机器人在今年10月的一次艺术展上为观众表演绘画

左边是艺术家特雷塞的素描作品,右边是机器人的作品,你能看出来吗?  网友Rick Berry称:“我简直分不清。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左边的更卡通一些,传达艺术家的内在想法。而右边的看起来虽然工整,但却看不出其内在表现。”

机器人和艺术创造看起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范畴,而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法国艺术家帕特里克·特雷塞在一个科技大会上汇报了自己的绘画机器人制作进程。

艺术和电脑双重爱好

帕特里克·特雷塞的大半生都与艺术和科技有着不解之缘。生于一个艺术家和工程师的家庭,特雷塞年轻时在巴黎学习艺术,在大学里他却避开艺术学习商用电脑。毕业后,又“发现电脑实在无聊”,重新回归艺术创作,特别是绘画,想成为一名画家。他的确做到了,他的作品曾在巴黎和伦敦展出。然而“却逐渐发现自己与现实脱节,无法适应社会。”在本月11日墨西哥普埃布拉的一次会议上,特雷塞这样称。这种情况后来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

30多岁时,特雷塞鼓起勇气决定去寻求精神治疗,而一些药物和配方对他也有效果。但是又一个问题,“我发现身体好了一些之后,却无法再找到对艺术的激情,无法亲手再来画画。”他称。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有机会发明了一种代替他实现艺术创作的机器人。特雷塞自己编制程序,“训练”这个新型机器人绘画人类肖像,机器人的绘画水平基于特雷塞的绘画技能。

可模仿人类素描写生

这款机器人拥有连接至机器人大脑系统的“眼睛”,能够部分模拟特雷塞的绘画技能。它能够观摩绘画大师特雷塞的绘画和素描写生过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技能通过机械手臂绘画模特的肖像。

它并不像“终结者”的机械眼睛那样冷血残忍,但却拥有惊人的绘画技能,不仅让观看者印象深刻,更让他们赏心悦目。

特雷塞的合作者伦敦大学弗雷德里克·雷尔莱玛瑞教授说:“虽然这款机器人仅能绘制局部面部,但它的知觉系统和其他神经生物学系统已达到一定先进水平,此时我们还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视觉系统和人工智能。目前它已具备艺术家人体肖像素描技能的辨识和认知水平。”

目前,该机器人系统缺乏“绘画意识”,特雷塞和雷尔莱玛瑞计划进一步进行升级改造,使机器人能够进行自我思考,依照自己的机器人思维进行绘画。

人类的创造性可以编成程序吗?

特雷塞的机器人之所以能画出逼真的素描,是由于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算法,让机器人的摄像头一旦检测到人的脸部时,就近似地执行这些步骤。当前,视觉感知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将会促使这个机器人工作得更为精致和复杂。纽约叶史瓦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个人在作画时,他眼睛的运动要比在简单地看某个对象时更为精确。

与此同时,关于艺术家和非艺术家在认知方面的差异,伦敦的坎伯韦尔艺术学院正在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部扫描来进行研究。“当我们在作画时,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非常重要的,” 特雷塞说,“我们希望把现有的研究成果纳入在下两年机器人研究的规划。”

研究小组希望,通过调整他们的软件,将逐步揭示出人类创造性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然而人类的创造性真的可以编成程序吗?并且是一台机器的工作究竟算不算艺术?特雷塞的合作者雷尔莱玛瑞说:“艺术关注观念和观察者与它关注技术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一台机器可以识别艺术吗?特雷塞研究小组的长期目标之一是使机器人发展出自己的批判意识,并决定是否保留或删除它自己所画出的笔画。

德国机器人演奏乐曲

无独有偶。德国艺术家团体Robotlab也曾开发出绘画机器人。Robotlab最擅长的是通过对产业机器人的程序进行深入研究,赋予机器人与工厂内作业完全不同的“表现行为”。

日本“名古屋机器人博物馆”曾展出德国艺术家团体Robotlab的两件作品,展示主题是“今天可能休息?”。一件作品是先让人在屏幕前摆好姿势,利用安装在机器人手臂上的相机进行识别,而后利用魔术手法将人摆出的姿势描绘到白板上。

另一作品则是通过控制马达转动,改变声音的高低,一边来回绕行一边演奏乐曲,包括《昨日》和《致爱丽丝》等在内共有10多首曲目。两件作品都是使用德国KUKA公司的垂直多关节机器人,表现了平时从事焊接和组装作业的机器人,休息时的情景。

捷克机器人创作雕塑

机器人不仅可以帮艺术家画画,还可以创作雕塑。捷克艺术家费德里科·迪亚斯曾使用机器人创作了一幅名为《几何死亡频率》的作品。这幅巨大的作品从2010年10月23日开始创作,直到今年3月才结束。作品使用了42万个黑球,通过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手臂的摆放,创作出一幅50英尺(约15米)长,20英尺(约6米)高的波浪状作品,整整占去博物馆的一个院子。外界的一切东西,包括时间以及参观者人数,甚至参观者的衣服颜色都影响作品的颜色和形状。对参观者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

据悉,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让两个机器人能够相互配合,每12小时能够摆放2000个直径为5厘米的球。对艺术家迪亚斯来说,机器人就像是“我们感官的延伸”,让人类的能力超过身体的局限。同样的方法,社会利用技术来延伸个体经验,如创造“社交网络”等。技术让人超越自身,完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