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包装影视明星那样去捧红一个艺术家,这么干成吗?北大星光集团就决定这样尝试一把。这家曾经推出了多部影视剧的文化机构昨天宣布,与牛克诚、林容生、王冠军、张见等10位中青年画家签约,并正式组建“北大星光集团文化艺术中心”。这种跨界行为会给书画界带来什么影响,各方人士观点不一。
从影视圈转投艺术圈,北大星光董事长倪鹰此次折腾出的动静确实不一般。据他介绍,和传统画廊经营模式不同,此次新成立的文化艺术中心将开创一种名叫“画家经纪”的新模式。按照他的说法,这种新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对书画等艺术品的展览、交易和学术交流等,提供多个层面的“一站式服务”。
“与传统画廊重作品不同,我们更看重画家本人。”倪鹰认为,目前国内不少画廊与画家之间实际上只是一种利益分成关系,画廊在看到某位画家具备升值空间后,先期以较低价悄然购进其一部分作品,然后通过拍卖、包装、策划、炒作等形式,以较高价格卖出作品,从中赚得差价后与画家分成。他自己建立的艺术中心,则将会和画家一起探讨升值空间,双方共同分享成果,实现效益最大化。
如何让画家具备升值空间?倪鹰的秘诀就是两个字——包装。他表示,将会完全套用影视界推广明星演员的做法,为每位画家做个性化的包装。在倪鹰看来,很多画家之所以远不如影视明星有名气,原因在于他们往往和公众缺乏关联。为此,他决定今后组织画家多参加公益活动,增加曝光机会,另外,他还打算每年推出名为“国画盛典”的活动,提升画家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次被北大星光相中的10位画家,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他们与北大星光签定的合约长达五年之久。倪鹰一再强调,这些画家都是花了一年多时间精心挑选出来的,“人品很可靠。”对此,知名画廊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认为,这种做法确实有利于培养画家的忠诚度。
不过,影视圈靠曝光度来博取知名度的做法,在艺术圈还能否通行,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美术评论家郭晓川认为,虽然影视和绘画都属于视觉艺术,但前者是靠人来表演,而后者则是靠画作来再现,观众的关注点本来就不相同。至于画家们该不该靠频频抛头露面来抬高人气,郭晓川的态度很简单:“画家们还是以静心创作为主要工作更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