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以艺术史为线索:广东美术馆15年精品回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5 10:52:19 | 文章来源: 信息时报

山水册页 黄宾虹 1934年 33×49

《无题1》 岳敏君 200×220 丙烯画 2001年

《面具》 曾梵志 144.5x159

龙羊峡 中国画 关山月 153×130cm 1979年

2012年2月5日,《风·雅·颂广东美术馆开馆15周年馆藏精品展》以12个展厅的空间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春节期间,广东美术馆为全市人民送上的一份文化大餐,同时也是对自身开馆15周年来学术道路的一次梳理。

广东美术馆开馆时间是在1997年11月28日,而15周年典藏展却在2月进行,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告诉记者,这是基于展场空间与跨年志喜的综合考虑:“广东美术馆开馆15周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典藏大展,而且想要选择在一个喜庆的时间段。之所以没有在去年11月做这个展,就是因为希望把它放在跨年的时候,想要用到整个广东美术馆的所有空间做一个大的展览,它既是美术馆15周年的一次回顾,也是我们在春节期间给观众奉献的一个艺术的年饭。”

15年来,广东美术馆以艺术史为线索在收藏工作中做了诸多积极的探索,展览从馆藏中遴选出包括主流经典、当代艺术、雅致小品等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各个时期的艺术家针对社会形象及意义追寻的不同面向,这些作品既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串联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缩影。因此,对于今天的观看者来说,它们不但是审美的对象,也成为了时代的记忆。

专访

罗一平:书写广东立场的世界艺术史

此次展览的主题和对展品的分类方式比较特别,是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音乐性、文学性的分类方式,来梳理这样一次视觉性的展览。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学术构想?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的藏品那么丰富,起初我们试图用时间的顺序,通过展品收藏的年代来展现广东美术馆的一些变化。但是从展览的角度看,呈现效果不佳。后来,因为我在大学中教过一门关于“我们怎么读经典”的课程,其中讲到我们在《诗经》中读到了什么,比如在《诗经》中是否读到了色彩,在色彩中是否读到了意识形态、爱情、平民意识等等,我是在用视觉的角度来看诗经,所以后来在讨论时就想到了“风·雅·颂”。

《风》是当时诸侯国家的民歌总集,体现出的是平民意识、个体情怀、多元化。与此相印证的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也是如此,表现的是当代生活与情感,题材多元而自由,两者非常贴近。我们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作品拿出来,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尽管它体量庞大,但是实质上它是一种个人平民意识的表达。同时很多当代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互动性、可参与性,也是这种平民意识的体现。《雅》本身就是一种正乐,强调的是一种语言,恰恰我们的山水、花鸟、版画中就有这样强调情趣的、唯美的部分。这些抒情、经典、锤炼语言、讲究文人情怀、生活情调或者个人思绪的作品,比如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剪纸、摄影、版画、瓷器……总之是讲究语言美,让观众在展馆中心情愉悦放松的作品,我们把它们分类为“雅”。《颂》就是体现国家意志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集中展示新中国以来的绘画和一部分雕塑作品,尤其是广东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这样三个版块的划分实际上体现了广东美术馆对传统与文脉的尊重。广东美术馆虽然一直以做当代艺术为强项,但是当它在做当代艺术的时候,它坚守的立场和背后的支撑都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来帮助它辨识、审视、判断哪些作品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情、与中国民众审美的需求可以相吻合。“风·雅·颂”其实是一个历史,把我们的视线和中国远古五千年最纯粹、最“正”的文化连接起来。

这种分类比较新鲜但也相对模糊,三者其实是不同逻辑系统的分类方式,我们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它可能既是当代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同时也体现意识形态,这时候如何划分?另外,“颂”中“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专类的提出,会不会过于强调意识形态?

罗一平:“颂”主要是强调社会关怀。其实任何的分类都是相对而言的,就《诗经》本身中的“风·雅·颂”,风中有雅的成分,风中也有颂的成分,因此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不是二分法的分类。比如当代艺术,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的当代艺术是一种社会批判的艺术,是一种荒诞的、与传统拉开距离的艺术。还有一个当代是时间的概念,就是指我们生活在当代,接受着当代的思维,也就是说这种思维不是古代的思维。你只能是这个时代的人,也许你使用的是传统的笔墨,但是它骨子里透出的是现代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把握。

在这样一个15周年馆藏精品展的基础上,相信广东美术馆对自己15年来的馆藏进行了一次梳理。大家知道广东美术馆是以广东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以及当代艺术为收藏重点,你如何认识现有馆藏,以及美术馆未来的学术定位和收藏拓展方向?

罗一平:现在我把广东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归纳为沿海性与当代性。跟原来的定位有相似,我们主要强调一种文化的特质。广东处于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交汇处,作为晚清唯一的一个开埠城市,广州在文化上受西方的影响,地理位置又使它与中原文化相距较远,因此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层制约就更少,而它接受西方文化就更为容易,文化也更容易变革。

针对这种海洋性,对于广东艺术家的留学经历,以及体现他们东西交融的这一方面的作品我们特别重视。我们不仅仅注重收藏在中国艺术品中占有独立篇章的一线人物的作品,这两年来还特别注意收藏由于种种原因被历史灰尘掩盖了的二线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也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艺术市场升值得太快。我们希望通过收藏二线的作品,来构成一个广东立场的世界艺术史,也就是以广东作为主线,以广东作为基点来看中国、看世界,所以广东美术馆用藏品铺垫的这部艺术史是广东角度的艺术史。这就是美术馆收藏基于沿海性和当代性两大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定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