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蔡国强巴西首次个展《农民达芬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21 14:19:37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狂欢节彩排》火药草图局部,巴西银行文化中心,巴西利亚,2013,蔡文悠摄,蔡工作室提供

《狂欢节彩排》火药草图局部,巴西银行文化中心,巴西利亚,2013,蔡文悠摄,蔡工作室提供

曾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引起广大反响与社会议题的艺术家《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大型个展,在3年后登录南美巴西,并从2013年2月-9月先后将在巴西利亚、圣保罗以及里约热内卢三个巴西重要城市展出。此次展览,是蔡国强首次为巴西带来了的其大型个展,也是中国的农民创造首次进入南美世界。

《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语境下,作为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馆展,曾产生了重要社会反响,亦成为上海世博会期间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个特殊艺术事件。巴西展的策展人马赛罗.旦塔是巴西当代艺术中最活跃及受尊敬的一员,参与了巴西众多重要艺术事件、大型活动策划与制作,其中就包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巴西馆总策划。旦塔认为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最令他震撼的展馆和艺术活动就是《农民达芬奇》。他认为巴西展览的理念,不仅是上海展的延续,更是将中国农民艺术家朴实的创造力以及扎根土地的深情,与巴西文化息息相连。对于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的巴西,在全球化道路上正处在与中国相互重叠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农民达芬奇》来到巴西的意义。这些农民的大胆创意所创造的艺术装置,体现出艺术家对童年顽皮的回归,也是在对新时代持续认知的同时产生的一种政治反思。

巴西站的《农民达芬奇》,以探索人类创造力的原点为主轴,集结遍布中国各地的个体农民追寻梦想、对发明创造充满热情和勇气的故事,展现这些看似业余、粗糙、甚至无视相关法规、异想天开的手工制成品其背后的诗意美学和社会人文意涵。

蔡国强通过大量农民创造物及他们的现场制作或演示活动, 重新构造了公众参与的互动性装置艺术。讨论中国农民对城市及现代化的贡献及其社会转型;并通过展示独立在集体意志和行为外的中国个体农民自由的创造力,看到一个民族追求公平民主社会的希望。

蔡国强说:“我是用当代艺术语言讲故事的人,农民和他们的创造物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和主体。”巴西的展览可谓一个艺术的军火库,以在2010年在上海展出的作品为主体,根据巴西的文化背景及三个城市场地的不同,重新构造出丰富多彩、游戏般的装置空间,有航行在空中的航空母舰;好似在水下运转的飞机、飞碟;凝结在冰窟里的潜艇舰队,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能拉车、能放火、能画画的机器人战士。

蔡国强邀请了农民发明家之一吴裕禄及家人来到巴西,他们把巴西的展厅改造成了通州的工房。巴西的孩子也制作了成千的手工创造物,在三个城市的巡回中成为一个流动的不断繁殖的工作车间。同时,艺术家还以在巴西旅行、考察,经历狂欢节、拜访大大小小的焰火工厂与手工作坊、采用巴西当地的玩具烟花以及火药爆炸了一大批绘画,蔡继续他一贯的与当地义工合作、对民众开放制作全过程,共同享受了近20次大大小小的爆破。这些火药草图作品融合了飞机、潜艇、机器人等创造物到巴西狂欢节的游行队伍里,制造了狂野的浪漫风暴。

蔡国强是场景雕塑家,结合巴西特有的随性、热情、浪漫精神,溶解奇观、雕塑和装置之间的界线。通过破坏为新的事情铺路。他的场景雕塑可以是战争游戏、火药奇观;可以把外星人的飞碟带到地球,但又不知如何降落;可以把童心的机器人搅拌到当代艺术里、把玩具跟战争武器相交集。场景也许不真实,是魔幻的,但他能使难以想象变成可见,并使我们陷入催眠性的沉思,愿意拥抱艺术。他的艺术还给予我们内在的场景一个事件,唤起久违未却的渴望。

蔡国强的艺术就像一道桥梁,站在桥上,我们挣扎于想象和真实之间的失衡。他的场景雕塑越来越具合作性,不论是跟农民创作者的合作还是和世界各地义工的互动,都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具有多种文化的合成品,他这种绝对独特的艺术实践,使他在今天当代艺术世界里开拓了一个自己的类别。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