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公共艺术是美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19 13:29:17 | 文章来源: 南方周末

为两周的作品,讨论25年

柏林自由大学西本哈尔教授说,城市公共艺术这个概念的提出,至今只有四十余年历史。艺术民主化观念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使早已存在的城市公共艺术开宗立派,并日益发展。卡塞尔市的制高点上矗立着一尊18世纪建造的大力神像,被视为卡塞尔的守护神。“二战”中卡塞尔作为纳粹德国的坦克生产基地遭遇空袭,城市大面积破坏。战后,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克莱斯·奥登伯格在大力神像视线方向雕塑了一把铁镐,看起来就像大力神把那把铁镐扔到城市中一样。作品以此警醒卡塞尔市民,保护城市,远离战争。“这个例子展示了公共艺术作品如何与城市历史发生关联,并且成为城市历史的讲述者和建构者。”

卡塞尔最大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七千棵橡树”,作者是德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在1982年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当天,他种下了第一棵橡树,并打算在5年后第8届文献展开幕式上亲手种下7000棵橡树中的最后一棵。1986年博伊斯去世,他的儿子替他种下了第7000棵橡树,作品得以完成。橡树的生命周期长达800年,“七千棵橡树”使卡塞尔市有了一座可以生长的雕塑。

德国国会大厦见证了整个德国20世纪历史,标志着纳粹崛起的“国会纵火案”;1945年苏联士兵占领国会大厦,二战结束;国会大厦边的柏林墙,象征着德国的分裂和东西方冷战;今天重修后的国会大厦仍然是德国国会所在地。

1995年夏天,艺术家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夫妇用超过10万平方米镀铝防火聚丙烯面料以及1.5万米绳索,把国会大厦整个包裹起来。“这对艺术家夫妇的理念很特别,带有反资本主义特征。克里斯托说,它就在那里,没人可以占有它,没人可以购买它,没人可以收门票,没人可以控制它。这件作品不属于任何人,或者说它属于所有人,我们的作品探讨的是自由,而自由是一切占有诉求的敌人……”西本哈尔教授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公共艺术项目。

比作品本身更说明问题的是它的讨论过程。这个项目的策划和准备时间长达25年,在这25年中,德国各界不断展开讨论:是否允许包裹国会大厦?这样的作为究竟算不算艺术?1995年国会投票决定接受这个行为,艺术战胜了政治。除了社会政治意义,“包裹国会大厦”对柏林市来说也是意外之喜,1995年短短的两周时间内,柏林迎来了数百万游客。“包裹国会大厦”成了柏林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城市营销,统一后的新柏林借此重又成为国际大都会。

“在德国,公共艺术其实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的交接点,这一点我相信对于中国也有一些启发意义。”西本哈尔教授在结语中说。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中国不能永远走别人走过的路,中国的公共艺术如何与中国的城市建设找到内在的呼应,特别值得思考。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