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国地产商人正驱动着一场私人美术馆运动,而能否成事则取决于经营者资金是否雄厚和眼光的高低。近十年来,一枝独秀的地产业俨然中国社会的吸金器。富有的中国地产商人正驱动着一场私人美术馆运动。他们花费数十亿元人民币打造美轮美奂的建筑,用以陈列各个时期的精美艺术品。
“穷玩车,富玩表,真正的土豪玩美术馆。”一位久居上海的艺术家在得知一所私人美术馆每年电费近千万时这样感叹道。巴黎有罗浮宫,也有蓬皮杜。在中国,官方文化体制的惰性和惯性,不足以适应今天飞速发展的文化观念。中山大学教授冯原认为,官方美术馆自有体制内的习惯,对于文化产品的选择和支持有着自身的传统。而在一个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民间美术馆正填补着它们留下的空间。
中国的私人美术馆发展喜忧参半。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民间掀起的第一波民营美术馆建设热潮中,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均是由房地产公司直接投资建成。但这三座美术馆最后都没能坚持下来,当投资大于预期,“老板没了资金”是关店闭馆的主要理由。
早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实业家们同样热衷于美术馆事业,如弗利克和古根海姆家族,前者于1935年在纽约建了第一家展馆,后者于1959年在纽约开设了博物馆。而后者,不仅成为全球的行业标杆,更成为今天越来越多中国富豪学习的榜样。
虽然当前中国私人美术馆领域准入标准较低,可以说是只要有钱就能盖,但美术馆绝非“想办就能办”。除了资金问题,一些私人美术馆的专业水平也令人怀疑。展览寥寥无几,一些私人美术馆还流入了赝品。
早前,冀州的冀宝斋博物馆所藏的4万件古董,大部分被权威人士认定为赝品,因而倒闭。在广东从化,一座依山而建的巨大私人博物馆中陈列着高达1米的“马踏飞燕”青铜器,令参观者不由惊叹:这到底是东周、西周,还是上周的古董?
在冯原看来,今天的民间办美术馆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财团赞助资金的雄厚程度,二是经营者眼光的高低程度,能否对整个艺术市场有所把握,是否有志于在全球艺术体系中做出推动作用。
由于这些私人美术馆大多由房地产开发商创办,因此在质疑者看来,这些美术馆计划难以排除会有艺术拉动地产销售或艺术投资以牟利的可能。然而,冯原则认为:“美术馆是一个非盈利事业,理应由政府推动,而企业的性质决定,它们没有责任创造非盈利公共产品。”
地产商投资美术馆,与国家公共政策有着莫大关系。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政策,旨在建立文化大国。这使得地方政府在买卖土地时,要求房地产商把文化元素注入开发项目。
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曾在时代地产营销部门工作。他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时代地产曾在珠海竞标一块地皮,这块地的规划是要建立美术馆、艺术中心,最后因种种原因竞标失败。“就像卖地给你,要求你修一修周边的路。如果房地产商本身有做美术馆的经验,拿地更有优势。”赵趄说。
作为民间美术馆的先驱之一,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曾一度销声匿迹。2008年,国务院出台《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启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起死回生”,其新馆随即在开发区落成,并举办收藏回顾展。当地媒体的报道如此评述:“在此次展览的预展期间,配合滨海新区‘达沃斯夏季峰会’举行的相关活动,使得此次展览有了特殊意义。”
美术馆热潮因大环境而改变,也有人因为美术馆而被改变。上河美术馆的创办者陈家刚因经营惨淡,生意破产,美术馆也随之倒闭。瞬息间,人生归零。万念俱灰的陈一个人拿着照相机就跑到偏远的乡村拍照。三年后,他的作品相继出现在北京、香港、平遥、纽约的展览上,以艺术家的身份重返美术馆。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他说:“拍摄成为我个人的救赎。”
成都上河美术馆是中国地产商人试水民间美术馆的第一家,今日美术馆是难得的实现收支平衡的民间艺术机构,上海昊美术馆靠资助博伊斯来中国赢得美名,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在全国展开连锁美术馆计划,广东时代美术馆对当代艺术的投入和推动甚至超过了广东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则在努力打造“高大上”的民营美术馆形象。
在地产商投入艺术的热潮中,这些私人美术馆是地标性质的,也是民间力量投身艺术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