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设计大会最强音——设计是生产力

时间:2009-11-05 17:01:09 | 来源:新浪尚品

展览>当代设计在十月>

新浪尚品讯:10月24日—30日,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设计大会首次在北京举行。据悉,此次大会将邀请来自45个国家的96位世界顶级设计师出席讲演,大会将聚焦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转型,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献策。

新浪网独家对话“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筹备组负责人林存真和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主任谢小凡,了解大会筹备情况。

规模最大的世界设计大会

主持人:世界设计大会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举办有什么不同?

林存真:世界设计大会每两年一次由国际设计Icograda组织举办,Icograda组织是国际性非政府、非政治性设计组织,也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专业国际组织。所以未在中国举行之前,如2007年在古巴哈瓦那,2005丹麦哥本哈根等城市,都是设计同仁的闭门会议,非常专业性,较少接受大众参与,许多人并不知道设计界盛会。但是在中国,我们与大众媒体合作,向大众推广生活设计产品,目前这次设计盛会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报名注册人数最多的盛会。

主持人:现在方便向媒体透露大会注册人数吗?

林存真:目前离停止注册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注册的企业和个人已经超过1000,远远超过历届大会的参与人数,注册报名的人数覆盖全世界45个国家。

设计带动中国经济转型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林存真:从根本上这取决于国情,政府对设计产业越来越关注,几乎有一种呼声,我们迫切地希望改变中国设计现状的愿望。使得经济能够从“中国制作”转变为“中国创造”。

谢小凡:是的。站在中央美院的立场,我们举办这次大会其实也是在期待设计能够促使中国经济转型。尤其是在经历金融危机以后,总结沿海地区出口受挫的经验,我们更加重视设计对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作用。一件阿玛尼的衣服,在中国买的那么贵,却是在中国宁波生产,贴上国外的商标,这种现状让人想起来痛心疾首。

应该说现在举行设计大会,机遇非常好。因为中国在危机中较好的表现,使得世界把目光焦距中国,许多国际设计师也愿意到中国来,我们同世界级的设计师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当我们的经济逐渐转型时,也不会向现在这样被动,中国经济产业的转型,将会是此次大会的重要议题。

设计师的三个动力

主持人:中国设计界目前环境如何?社会能否给设计师动力?

谢小凡:目前的环境并不适于设计师成长,我们的设计师“唯利”,太过于强调物质的回报。一个良好的设计作品,具有“人文关怀”是第一位的,设计是否真的为大众考虑,第二位是“唯美”,“唯利”是最后一位的,它是动力,但是目前来说被强调的过多了。

精英式设计教育

主持人:前不久,中央美院入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世界最好设计学院,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林存真:美国《商业周刊》具备相当的权威性,中央美术学院能够最终入选,我们非常高兴。这说明世界设计界对于中国设计教育的承认。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希望中国只有一所学习入围,希望有更多的设计院校能够快速成长。

谢小凡: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了“公立包豪斯学校”,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生产满足大众所需的生活品。但是渐渐地设计还是区分出阶层,普通大众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设计,而有需求的人能够获得更好的设计产品。可以说,设计教育依然是一种精英思路,此次大会将会专门讨论设计教育。

特色工作坊

主持人:大众比较关心的工作坊进展如何?

林存真:目前全国有46个设计院校的工作坊参与。工作坊是中国的设计大会独有的内容,我们希望藉此机会能够为中国各个设计院校与世界设计师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将工作坊与设计师配对,在大会结束后,这些设计师将前往对应的工作坊继续交流经验。许多设计院校难得与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交流,这次足不出门,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主持人:参与工作坊活动的设计院校分布情况如何?

林存真:主要还是集中在华北和东南地区,我们最初非常期待西部城市的院校参加,但是很遗憾,报名的院校还是非常少。

培养苛刻的消费者

主持人:我们是否能够期待积极主动与大众建立联系的世界大会会后,我们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日用品?

林存真: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一件事情,在大会策划之初,我们有一个绝妙的话题,就是通过此次大会倡导“培养苛刻的消费者”,是否能够得到质优价廉的日用品,不仅仅在于设计师,其理想状态在于大众与设计师之间相互提要求。我们期待通过大会,设计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老百姓对日用品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设计是生产力

主持人:世界设计大会的最强音是什么?

林存真:演讲嘉宾之一,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在大会筹备之初提出的——设计是生产力!谢小凡:我们希望能够唤醒中国设计师的原创精神,鼓励人的原创意识解放、活跃。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