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忆张仃:哥哥一生从不卖画

时间:2010-02-23 16:10:24 | 来源:辽沈晚报

张德成老人的家中,悬挂着哥哥张仃书写的“行素梦清”条幅。首席记者杨军 摄

张仃(前排右一)90岁寿辰时,张德成(前排左一)与家人前去祝寿。 首席记者 杨军 翻拍

  

他是全国政协会徽的设计者,他曾参与国徽的设计、并最先提出以天安门为主体的国徽设计方案……

他还被称为毕加索在东方的知音——他就是中国美术界的大师级人物张仃。 2月21日上午10时,这位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享年94岁的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张仃的弟弟张德成已经83岁高龄,昨日下午,张德成在家中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并讲述了大师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

“他是哥哥也是良师”

张仃的原名是张冠成,在他这一辈里,家中共有兄弟姐妹9人。

提起哥哥张仃,83岁的张德成老人两度哽咽。“我哥一生不容易,可以说他既是我的亲哥哥,也是我的良师。 ”张德成说,哥哥对自己的影响很深。

新中国成立后,哥哥张仃得知弟弟在机关工作,便叮嘱他一定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决不能搞“歪门邪道”。

这些叮嘱也成为张德成此后工作的信条,“我一直记着我哥的话,我在工作的各个岗位上没有贪图过公家一分钱。 ”张德成说。

弟弟发高烧哥哥拒绝用公车送他

在张德成的心目中,哥哥张仃曾经有过“不通人情”的一面,而哥哥那一次的举动,曾经让张德成不甚理解。

1980年元旦,张德成因公在北京出差,哥哥张仃邀请弟弟到家中过新年。可住了三天,张德成开始发高烧,“身上冷得厉害,烧到38℃。 ”张德成说自己当时要求回到工作驻地、北京市委党校。“看到我病得厉害,我嫂子就说让我哥的司机开车把我送到党校去,可我哥说啥也不干。”张德成回忆,哥哥张仃当时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说车子是组织上给他工作用的,私人的事、个人的事绝对不能用公家的车,不能假公济私。 ”

那时候,北京几乎还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张仃家住在北京东郊,市委党校在西部,高烧38℃的张德成只好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回到驻地……

“徒孙”送来好酒张仃坚持付钱

张德成还讲述了张仃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这些细节能够反映出这位美术大师的做人准则。

有一次张德成去哥哥家,张仃拿出人头马酒问弟弟是否认得。“我哥自豪地说,这些都是他学生的学生出国回来送给他的,但是他付钱了! ”

原来,“徒孙”回国带着好酒来看望“师爷”,一进门张仃就明白了,他开玩笑地说:“哎呀,还拿好酒来了? ”“徒孙”忙说,这是去法国巴黎带回来的,想送给张仃品尝。于是,张仃开始跟徒孙“套话”,又是问法国的生活水平怎么样,又是问当地的花销,最终套出了酒的价格。

招待“徒孙”吃过饭后,客人起身要告辞,这时老人便吩咐老伴取出酒钱,坚持让“徒孙”带走。“我哥哥说了,你的心意我领了,酒钱要是不收,就得把酒带回去,你收了钱,这样我喝这酒心里也舒服。”张德成回忆说,最终哥哥的“徒孙”只好笑着收下了酒钱。

为家乡作画材料费都不收

张德成老人回忆,哥哥一生从不卖画,而受组织委托创作也从来不收钱,“他和自己的学生曾经创作一个月,为辽宁省委党校画了一幅《革命圣地延安》,最后我哥都没有收材料费。 ”

张仃的书法也堪称一绝,90岁高龄时,张德成一家前去为哥哥祝寿,张仃为弟弟写了一幅条幅,这幅“行素梦清”的条幅至今挂在张德成家客厅的墙壁上,“我哥是告诉我,做人要简单,不要贪图太多……”

张仃的书法作品,还曾经作为礼物,由清华大学校长送给前去清华访问、演讲的宋楚瑜。

张仃提出国徽图案用天安门

1949年7月,《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发布,它对国徽的设计提出三点要求:一,中国特征;二,政权特征;三,形式庄严富丽。

由于应征的方案均不符合这三条原则,随后,成立了两个专家小组设计国徽,一个是以林徽因为首的清华大学营建系专家小组,另一个是以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小组。

张仃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用天安门做国徽主要图案的设计思想。他当时的关于国徽设计的其他构想,大多数也都体现在沿用至今的国徽上。

记者手记

天堂里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手

结识张德成老人,是在2007年的国庆节。那时老人的身体比现在更好,他家的顶楼上有个小旗杆,国庆节的时候老人在自家升国旗。

张德成老人曾经在东北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亲手升起过新中国成立后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第一面国旗。最初采访老人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便是政协会徽设计者张仃先生的弟弟。

此后,与张德成老人的接触日渐增多,他的事迹也经由本报为全国读者所熟知。我本人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有机会前去采访一下张德成老人的哥哥、张仃先生。

这个采访曾经近在咫尺,那是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可是当时由于报道任务过于紧张,一直没有成行。好在随后,同事完成了对张仃先生的采访,现在回想起来,那或许是张仃先生最后接受记者采访吧?

昨日清早,我接到张德成老人亲属的电话,对方告诉我张仃先生去世的噩耗。我连忙赶去张德成老人家中。由于春运客票紧张、加之年高体弱,家住沈阳的张德成老人无法前往北京送别哥哥,老人提起哥哥两次哽咽,而我心里也涌动着对大师逝去的悲伤之情。

张仃先生:您虽已远行,但每当我们在庄严场合抬起头,都会看到您的设计结晶——国徽和政协会徽。您走了,人间少了一名大师,天堂里却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手。

首席记者 杨军

本报记者忆张仃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