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人士缅艺术家张仃:大师已逝 风范长存

时间:2010-02-23 13:27:18 | 来源:光明日报

大师已逝风范长存

——文艺界人士缅怀著名艺术家张仃

编者按 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开创者、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这位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立交桥”的艺术家,在他有生之年,为我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缅怀这位著名艺术家,今天,本报特组织几篇文章以示悼念。

“生无所息”为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袁运甫

吾师张仃先生,为艺术、为理想,辛苦一生,终于得以安息。他传奇的一生,纵然像吾等跟随他半生的学生,也很难得其真谛。先生突然远去,但他敦厚的音容和铿锵的话语,却愈渐清晰起来。他让我们更加理解张仃的意义和价值。

张仃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早年因痛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画漫画予以讽刺而坐牢。他为理想而赴延安求真理。解放初期,他是共和国形象设计的第一人。他提出了要在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大海中学习,在一切先进文化、现代文化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的现代艺术、建立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观。我们就是他这一思想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曾将他这一理念戏称为“毕加索加城隍庙”。

解放后,先生潜心学术研究,对中国画的变革情有独钟。1954年,他与李可染、罗铭先生发起的水墨画写生运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山水艺术的先行者。60年代初,他的彩墨绘画艺术在现代和民间艺术相结合格局下,将现代水墨画的改良之路走得更远。可惜后来因为政治形势突变,他终止了在此领域的探索,为历史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改革开放后,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时代的文化复兴运动中。他领导了著名的“首都机场壁画”创作。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在经历了“文革”后,张仃老师的艺术开始进入深深的反思之中。他以焦墨绘画为突破口,以极大的勇气和意志,通过这一非常精深的专业性绘画语言来重塑我们对传统艺术生命力的信心,他用他的艺术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历史传统有深刻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的。张仃所建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一个思路。先生精神不朽!

他把完美追求到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邹文

张仃先生去世了。没有遗体告别,没有追悼会。他不喜欢看别人的遗体,也不喜欢别人看自己的遗体。这是一个美术家职业的品性——追求完美到生命的尽头。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舞台上,张仃绝对是一位主演,不是哪一场的主演,是全剧的主演。1938年,他把美的理想带到延安。他和肖军等人发现一处废弃的大房子,想到鲁迅曾把旧中国比喻为一个门窗破旧之屋,他们于是对这所大屋子加以翻新装修,创造了当时条件下十分理想的中国袖珍图景——作家俱乐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时常光顾,以分享张仃的美感。张仃改造不了中国,却成功改造了中国的一个象征物。1949年,他担任开国大典总设计师,参与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美术设计工作,亲手设计了政协会徽和以天安门为主体形象的国徽方案,完成开国大典的游行方阵、彩车、旗标及天安门城楼灯笼配置设计。在1951年到1957年间,还曾以中国官方派出的最高专家代表身份,承担了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苏联、法国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或中国宣传展的总设计。50年代,他受命参与创建了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堪为新中国的首席形象设计师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一位重要奠基人。1978年,他以喷薄的热情投身中国当代文化复兴,领导完成了首都机场壁画群和北京地铁壁画群。他晚年潜心中国画深度探索,到三山五岳“朝圣”远足数万里。他取焦墨一技,开创出一大成熟而厚重的画风。最近80年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可得见张仃的非凡成就。

到了21世纪,张仃的阅历与资历,绝无任何一位美术家可比,但在名利方面,张仃始终保持低调,始终洁身自好,拒绝任何生活、学术或操守的玷污。他在名利面前“零失误”而臻至完美。他的一生,以美为主业,以美为动力,他把对完美的追求贯穿了一生。

大音稀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兆忠

在我的印象中,张仃先生是一位沉默的贤哲,对艺事从不夸夸其谈;与他相处,可以体味“大音稀声”的神奇境界。

张仃无疑是一位天才,学画基本上无师自通,无论漫画、水墨画、装饰画、焦墨画、艺术设计,一出手就很地道,加上人格高尚,生命力旺盛,使他在革故鼎新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扮演了“立交桥”的角色,精英与草根,古典与民间,本土与西洋,在这里沟通交流,圆融无碍。由于它的存在,中国现代美术得以血脉畅通。因此,若以“大美术家”的标准衡量,张仃当之无愧为20世纪中国美术第一人。然而,这样一位罕见的艺术天才,却从不夸饰自己的才华;他谦虚,发自内心的谦虚。这正是他的可爱、迷人之处。

与张仃相识二十余年,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他离我很近,因为他朴素自然,亲切慈祥;他离我又很远,因为他总是沉湎于自己的世界,自足自得,别无他求。细细一想,这不正是一个大艺术家朴素而高贵,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气质吗?他的沉默与谦虚,不正是对艺术本质最好的诠释吗?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