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隆重开幕 中外顶级美学学者发表学术演讲

时间:2010-08-14 17:09:03 | 来源:艺术中国专稿

展览>

8月9日上午,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开幕。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美学家与600多位国内学者将在未来五天里,在“美学的多样性”主题下,围绕美学、哲学、艺术、教育等广泛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世界美学大会举办以来参加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国际美学协会现任主席穆尔、国际美学协会候任主席卡特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叶朗教授主持开幕式。周其凤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学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北京大学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使国内外学术界的朋友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北京大学的美学传统,他希望北京大学能够成为东西方美学、艺术交流的平台。袁贵仁部长在致辞中说,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美育。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将迎来一个创造力喷涌的伟大时代。我们要培养富有原创性的人才,各级学校一定要重视美育,要大力推进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结合。

开幕式之后,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马戈里斯、吴良镛、张世英三位学者作了大会主题发言。

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国际美学协会前任主席、终身会员马戈里斯先生的演讲紧扣“美学的多样性”的主题,从西方哲学理论的内部来讨论“全球化”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审美、艺术在协调多样与一致、特殊与普遍方面的独特作用。马戈里斯首先指出,伟大的、经典的艺术作品带有某种“普遍性”,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欣赏。比如古希腊的悲剧,可以激发起人的精神世界当中的巨大能量,可以使人的生命更加丰富、昂扬。然而,与这种基于人的生活本身的“普遍性”不同,基于理性形式的、概念化的抽象规范则往往导致一个统一的“普遍标准”。西方传统哲学语境下的“普遍性”是逻辑的、人为的创造,如果把这样一种人为的模式与历史的语境割裂开来,并推定为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绝对标准,则往往变成一种霸权。马戈里斯指出,这种“霸权”是具有诱惑性的,从思想的霸权可以发展到文化的霸权,以至再到政治的霸权。这种“普遍”是我们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最有迷惑性的面相之一。马戈里斯认为,要打破对于“理性”的简单化理解,把丰富的生活、历史从单一的、抽象的规范当中解放出来,就要从语言、艺术入手,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精神文化的多样性。他指出,语言塑造了人,也塑造了文化的独特面貌。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的过程是人们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融通的过程,而对于伟大艺术的共同欣赏则是一种在历史的、文化的多样现实中显现人类文明普遍性的最为理想的方式和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教授做了题为《人居环境的最高艺术境界》的发言。吴良镛教授从人居环境的定义着手,指出人居环境是“时间-空间-人间”之交织,而“审美文化的综合集成”构成了人居环境的最高艺术境界。美好的人居环境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具有道德教化功能,而书法、文学、雕塑、绘画等不同门类艺术在人居环境当中的深度综合也彰显了中国人的生活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吴良镛指出,当今的人居环境科学要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走向“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这是一场酝酿中的科学革命,体现着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在建筑与相关学科方面的觉醒。吴良镛特别强调了“建筑学人的美学修养”。他指出,建筑学人应有俯仰一切的胸怀,“纳须弥以芥子”,要从古代画卷和现存的历史名城遗迹之中体会、汲取丰富的美学营养与创作灵感,借助实例、文献提高人文修养,同时借鉴西方当今的文明成就,从而成就代表时代的巨幅画卷。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做了题为《哲学与审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的大会发言,探讨东西方哲学、艺术深层沟通的可能性。张世英结合当代世界美学的最新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艺术与现实、审美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张先生认为,哲学乃是“对攸关人生问题所作的理性的、方法上的和系统的思考。”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什么层次上反思人生,就具有什么层次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或说人生境界。境界是有高下的,境界高的人或群体,精神的自由程度就高。一个达到审美境界的人,可以用审美的精神来面对日常平庸的生活。在生活当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既是哲学的最高的任务,也是艺术的最高目标。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最新发展越来越显露出艺术与哲学在心灵层面上的深刻联系。许多当代艺术家表面上无视规矩、放荡不羁,实际上是对极端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所崇尚的刻板规则的突破,具有一种“后哲学”的意味。“后哲学”打破了此前西方哲学界限分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反而与中国传统的万有相通,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共鸣。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是一种物我两忘、主客不分的诗意的审美境界,中国传统哲学大多是对这种境界的理性反思和理论陈述。庄子为死去的妻子“鼓盆而歌”,颇像当代的“行为艺术”,但正是由于有了高度哲学化的思考,这种“行为艺术”才能够转化为美的哲学,给人带来长久的思想启迪。这种提升人生境界的哲学是东西方美学思考可以在深层相遇的地方,也可以纠正后现代艺术当中的一些矫枉过正的弊病。

马戈里斯、吴良镛、张世英三位学者的发言,不仅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美学与哲学,美学与艺术、日常生活之间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而且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交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有理由期待:为期五天的学术交流将会全方位地展示出东西方美学思想的魅力。

世界美学大会是国际美学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准最高的会议,每3年举办一届,被称为世界美学学术转向的“风向标”。本届世界美学大会将展开多场高规格的大会发言、专题会议、分组讨论和圆桌会议等,并开设“中国艺术”、“艺术教育”与“舞蹈美学”三个分会场,为千余位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分享体验、交流思想的平台。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