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纳斯(素描) 马尔康托尼奥
中国文化传媒网12月7日电(记者高素娜)11月2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卢浮宫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爱德蒙·德·罗契尔德收藏”在该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卢浮宫收藏的15至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版画、雕塑作品共121件,内容涉及人物肖像、创作手稿、书籍插图、建筑草图、纹样设计等多个方面。
据悉,展出作品是卢浮宫文艺复兴藏品中非常珍贵的部分,全部来自于爱德蒙·德·罗契尔德男爵向卢浮宫博物馆捐赠的个人收藏,除“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数件作品外,还有多件版画乃当今存世的唯一版本,为首次在卢浮宫以外展出。
女子侧面像(素描)贝纳迪诺·德·孔蒂
卢浮宫内的“版画博物馆”
罗契尔德(1845-1934)是法兰西艺术学院成员、法国著名收藏家及法国艺术事业的重要推动者。1935年,罗契尔德的继承人依照父母的愿望,将其毕生收藏的超过40000件版画、3000件绘画以及500本插图书籍捐献给卢浮宫博物馆,由于这批藏品价值极高,曾被誉为“版画博物馆”。
罗契尔德的藏品在进入卢浮宫时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罗契尔德的继承人对于藏品的保管与展出提出了一系列“特殊的且不可更改的”条件和要求,如陈列场所、保藏所用书橱、铜版画的装裱、传播、展览及照明等,非常注重此批藏品在博物馆保藏与展陈的规范。事实证明,卢浮宫在接收这一捐赠时并没有充分了解其复杂性并做好相关安排,对于罗契尔德收藏逾5万件珍品的保管与传播所必需的各项条件,迟至60多年之后方才逐步到位。
仔细研究罗契尔德的藏品即可发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占其收藏的首要位置,这在他最早的购买记录中即非同凡响:1875年5月在加利充拍卖上,购得一批达·芬奇和班图利丘的重要作品。在这次拍卖会上,罗契尔德还有机会研究到另外一些作品,如米兰的德·孔蒂的肖像作品、卡尔帕乔的画页等,但他当时并未出手,而是在后来才陆续买入。罗契尔德素描藏品的大部分购买时间集中在1875年至1900年间,买入的最后一件意大利作品是拉斐尔的《圣阿波利娜》。在罗契尔德的收藏中,晚于1600年的素描十分罕见,仅加尔兹的《装饰习作》一例,这也是该系列收藏中唯一一件可以代表罗马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由此可见,将自己的收藏范围圈定在15至16世纪初的意大利素描,是这位收藏家深思熟虑的选择。
罗契尔德收藏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于装饰和奇幻风格的特别偏好,这也使得他挑选了许多与版画和装饰相关的素描稿,并收藏了大量的版画作品。
罗契尔德捐赠模式值得借鉴
卢浮宫博物馆自2005年开始,逐步与中国的文化机构合作,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馆藏精品展。“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爱德蒙·德·罗契尔德收藏”是卢浮宫与中央美术学院的首次合作,双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呈现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充满活力的创作精神、他们对于艺术风格的深度思考、对于身边事物的广泛兴趣与研究以及在艺术之外的其他领域,如建筑设计、书籍装饰等方面展现出的无比丰富的奇思妙想。
在谈到此次展览的意义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表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由丰富而复杂的细节和内容构成的,人们以前也许对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比较容易停留在概念化和书本化的认识层面上,这次的展览可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能够使我们更为全面地感受和解读文艺复兴的艺术及时代脉搏。同时,此次展览也能够使我们近距离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家们面对面地接触交流,在他们画面轻盈而富于力度的线条笔触中,感受和接纳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大师气息及艺术生命的体温。”
王璜生认为,罗契尔德的收藏理想、收藏经历及所建立的藏品系统、其家族对于国家文化建设的无私贡献,可能会对中国有志于收藏的人士有着样板意义;而罗契尔德的后人与国家文化机构达成的对藏品保护、使用、研究、发扬光大的规范化的管理契约,也形成了博物馆化的对待文物及捐赠的相关规则和规程,这对中国也有着借鉴意义。“从这一展览和出版物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看到西方美术馆和博物馆对藏品研究的严谨学术态度和成果,对藏品的背景资料、图像分析、艺术家研究等富于史学见识及责任的博物馆方式,看到博物馆之所以为博物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