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画大师傅抱石的艺术精神

时间:2011-08-31 12:48:25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傅抱石是真正意义上的20世纪中国画大师。这一历史坐标确立于他有三大贡献:在创作上,他开创了中国画的新形态(以散锋笔法为标志);在学术上,他是杰出的美术史论家;在开派上,他是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和精神灵魂。

傅抱石的艺术精神可概括为四大要点。

其一,自觉的创新意识

傅抱石从对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充分认识到“变迁”之道。他早在40年代初就批评“重技法而远离自然,重传统而忽视自己”。呼吁“中国画需要‘变’”。他认为“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且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

其二,辩证的民族意识

傅抱石精通中国文化和艺术史,深知“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他在1929年就指出:“中国的绘画,也有特殊的民族性”。从日本留学归国后,他强化了民族自尊,同时融入了现代开放意识。他呼吁“结合在一个目标之下,发挥我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尽量吸收近代的世界的新思想新技术。像汉唐时代融化西域印度的文明一样,建设中华民族美术灿烂的将来。”

其三,高尚的人文精神

傅抱石从未把美术看作是单纯的一种技艺,他特别重视其人文精神内涵。他曾经借用“文人画”三个字来代表中国画的三原则,即:“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画”家的技巧。三原则其实就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在他看来,中国画虽是点与线的交响,但实质上正是作者人格的呼啸。

其四,激情的写意精神

傅抱石认为中国画精神的重要特征是“写意的精神”,而且要用最简练的手法来表达。这一特征产生于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他喜爱“解衣盘礴”式的气势美。在写意的技法中,他最重视“线”和“墨”,甚至认为“中国画的生命怕必须永远寄托在线和墨上”。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