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首触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一次伟大突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01 11:08:0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中国在当下世界中无疑充当着强大引擎器,无论是全球关注的金融危机还是对待国际关系,这个国家在运用自己的能力调和着,促使产生适当的解决方案。大规模的创新模式是现在中国经济和文化不断扩张的一个表现,在艺术领域的突破给处于瓶颈期的当代艺术注入“新血液”。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启迪”,这是一个纯粹的哲学主题。中国馆巧妙地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了转化,“光的启迪”和“味的扩散”相对应,中国文化的“五味”加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但却伴随着新奇的媒介物出现,一场“弥漫”的硝烟在威尼斯悄然释放着其潜在的巨大力量,这样敏锐有趣的观点来自中国馆具有创新精神的策展人彭锋。

中国馆艺术家原弓的作品无疑是完美诠释中国道家哲学的典型代表,一个艺术作品集合了最初的哲学概念到最终的诗意以及作品展示过程中理性的物理变化,这件浓重中国特色的作品是本届双年展上首个惊喜,这是属于艺术家原弓特有的方式,用一种媒介介入现场,让作品自然地完成哲学与现实的互通。作品像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过程,几个阶段的物理及空间变化组成了“空香6000立方米”,“隐藏”、“充满”、“消失”、“安全”,每一个阶段都在无声地解释着让西方人入迷又难懂的中国哲学思想。“气”是这件作品的灵魂,艺术家以前在西藏的亲身经历无疑给这件作品带来了灵感,正如和艺术家交谈中了解到艺术家的期望: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形式中有各自的变化,没有一个特定的符号去定义这一切的发生,但空间里每立方的“气”却真实地发生着变化。这场有趣的试验仿佛是艺术家和观众的一场游戏,观众在一片仙境似的迷雾中想去一探究竟,需要带着好奇心去寻找气体的来源,但一切都被艺术家巧妙地构思运用饱和的“气”无形地隐藏起来,从“气”到达雾化阶段,艺术家在表现不同实体相互转换关系。人类的好奇心往往大于自己所想象的。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最初的想法是在圣马可广场上实施,但因为沟通的时间问题而最终搁浅,单在中国馆的这次作品的成功让我期待未来的某个时间圣马可计划能够成功。

而中国馆艺术家杨茂源的作品对我不算陌生,在几年前佛罗伦萨美帝奇宫殿的展览中他的作品已经引起我的注意,这次双年展中的作品依旧打动着包括我在内的西方观众的心。沿着馆内隐僻的角落知道大门入口处的醒目位置,无规则摆放的陶瓶随意地串联着整个中国馆,可以看做是一个国家艺术集体的链接意图,同时又完整地保留着艺术家独特的个人特点---质朴,当代艺术充斥着抽象的元素,透过杨茂源返璞归真的艺术作品我们能看到原始的自然美。我把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小陶罐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粒粒种子(只是气味与能发生的种子),种子的传播与生长是最普通的但却是不能忽视的。艺术家用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所有的观众进行交流,这样的作品让观众不自觉地亲近和喜爱,在中国馆的现场我看到许多拿着陶罐满是欣喜的游客,“弥漫”在此时不自觉地扩散开。

艺术家梁远苇的作品很真实地体现了一个女性艺术家细腻的情感。酒从粗的针管里不停地滴落在巨大的油桶上,在我们的文化里酒神是狂欢快乐的化身,但我了解的古代中国文化里,酒似乎也承载着痛苦与反思的含义(中国诗人海子的诗歌启发了艺术家以“雨”作为媒介物,作品中注射器中的酒正是“雨”的化身),因此这件作品把不单单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更是狂欢与痛苦这两种强烈情感的交织。

中国馆艺术家潘公凯的装置作品更新了西方人思维中对中国画的传统概念,与当前的社会需求与审美意识的转变同步在突破着。艺术家场景搭建运用水墨画荷花,在西方人眼中的一个是古代中国的符号性媒介物,而多媒体的英文字母的飘落是中西媒介物的融合,也蕴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处女花园草坪中雕塑家蔡志松的白色浮云是所见到的本届双年展中体积最大的装置作品,与艺术家原弓的作品气体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如同置身在美妙的中国自然风景中。

中国馆的这次双年展亮相是成功的,在一众贫乏的作品中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在此允许我特别感谢智慧的策展人彭锋的完美思路,他与艺术家们是伟大的东方艺术的创新者,给西方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华丽的东方气息的视觉和嗅觉的盛宴。

弗兰(ITALO FURLAN)简历

意大利艺术史教授及艺术策展人,意大利19---20世纪著名雕塑家Ado Furlan之子。1962年在米兰创立Stendlhal 画廊,是意大利Ado Furlan艺术基金会发起人兼主席。研究生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艺术史系,先后在帕勒莫及米兰天主教大学研究艺术史。 从1971年开始任教于世界最古老的三所大学之一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文学院艺术史系,教授拜占庭艺术史。 最大的成就在于在中东及圣山修道院等开展众多的艺术史课题研究,考古学,拜占庭肖像学及微小绘画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Mantegna 和Pordenone的研究。

主要著作:

《拜占庭肖像的镶嵌艺术》(米兰 Edizioni Stendhal ,1978年)

《Dara的调查》(帕多瓦 La Garangola , 1984年)

《Marciana图书馆的希腊手抄本》(米兰大学,帕多瓦大学,6卷 1978---1997年)

策展经历:

《战后意大利雕塑展》 Spilimbergo 1992年

《在巴黎的意大利雕塑家----C.S SIGNORI,E.Gilioli,B.Lardera》 Spilimbergo 1993年

《威尼斯大师展---Guidi,De Luigi,Vedova,Viani》 Pordenone 1994年

《Ado Furlan和他的朋友们在Margutta j街》 Pordenone 1995—1996年

《提埃波罗的蚀刻画》 Spilimbergo 1996年

《Furlan---头像和人物雕塑展》 Pordenone 1997

《影像艺术的历史》Spilimbergo 1999

《Ado Furlan在罗马的日子--90年代的意大利雕塑》Poedenone 2004(注:Ado Furlan 是意大利19—20世纪非常重要的雕塑家,为罗马的几处著名的公共雕塑出自于他)

《Ado Furlan 40岁到70岁的艺术回顾展》 Silivana Editoriale 2005 《Pietro Gentili艺术展》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2011年9月 佛罗伦萨

原文:弗兰(ITALO FURLAN) 翻译:徐栎栎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