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教授论述中国现代艺术之路

时间:2012-05-10 | 片长:清华美院教授论述中国现代艺术之路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周爱民在讲座中

中国民生银行资助炎黄艺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庞薰琹大型艺术展”今天推出“庞薰琹与决澜社研究”专题讲座第三场 “庞薰琹及决澜社现代美术运动”。主讲人周爱民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作为年轻的学者,他对于庞薰琹及决澜社的艺术有很深的研究。其博士后研究论题《庞薰琹艺术与艺术教育研究》也已经成为研究庞薰琹的重要著作。

周爱民此次讲座,其主旨是为广大观众梳理庞薰琹及决澜社运动的关系,并以此对中国的现代艺术进行一些论述。周爱民首先向大家交待了“决澜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他认为“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与美术革命”两方面决定了庞薰琹他们这一代人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决澜社”运动重要的时代渊源。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中国学生赴国外学习艺术,其中法国作为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是重中之重。周爱民认为,在这些人中,庞薰琹的学习道路与众不同。庞薰琹是以一种艺术青年的状态,在法国充分地吸收了各种各样广阔的艺术养分。他在常玉的建议下,没有去学院学习经典艺术,而是去蒙巴尔拿斯学习最前卫的现代艺术。这样的艺术状态,也为庞薰琹的艺术风格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讲座现场

周爱民特别强调,要真正地理解庞薰琹和决澜社,其实要从1935年决澜社解散后庞薰琹所走的道路往回看。决澜社的解散,首先是生存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决澜社倡导的现代主义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合适的社会土壤。这也是庞薰琹创建的“大熊工商美术社”在当时被迫关闭的重要原因。前卫而现代的设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如“月份牌”这样的设计更能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和接受。而庞薰琹从进入中央文博研究院之后,开始研究中国古代装饰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他的现代主义之路。他从传统中发现了现代,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传统,并开始转向工艺美术的事业之中,让艺术服务于民生,用艺术救国。

周爱民在讲座的最后,对于决澜社运动的意义做出了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在现代主义的思潮中,中国人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现代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确定自身历史的存在和自我身份的问题。这是决澜社运动给当下的艺术创作重要的历史启示。与会观众对于周爱民最后的深化部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讲座在讨论的气氛当中圆满结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