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光的存在为条件的。光线的运用是绘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汇要素, 赋予所绘物像某种特别的暗示并渗透出某种情绪的传达。可以说, 画面中光线的处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法层面的问题, 其背后更体现了画家的创作观点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进而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了画家对绘画语言的关注角度和表现程度。
透纳绘画境界的塑造, 是以光为核心。通过对海洋上光线与空气效果的研究, 透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一生从事广泛的欧陆旅行和英伦三岛的漫游, 以山水中的旅者身份, 了解刻画大自然的精神。从欧陆壮丽的景观, 透纳找到适合自己的题材。他以极大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颖的描绘技法, 并将个人的感情投入其中, 画出印象化的山川风景, 烟雾与水气的表现生意盎然, 构成了光线与大气之间浑然一体的画面。
在艺术家生命的后二十年, 他更倾向于把光表现为一种单纯的和绝对的因紊, 而风景本身似乎不再成为主题, 它只是借以表现透明和反射的光的韵律而已。透过不同的光, 透纳把色渐渐引导纯化, 以抽象的主题表现。由于光的效果给色彩带来了生命, 产生强而有力的作用, 轮廓逐渐变得不重要了。而色调越趋融合, 整幅绘画就愈富迷人的魅力。透纳晚期的代表作包括《战舰、贩奴船、攀风雪、海景、雨、蒸汽和速度等。在雨、蒸汽和速度》一画上, 画面所描绘的只是一种雨水、蒸汽和速度交混的感觉。画中一切景色虚实相生都在有无之中, 具体真实的造型几乎完全消失了。他的这些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打破了古典传统的束缚, 大胆使用了明亮的色彩黄、红等使画面充满了丰富的光线, 丰富了传统色彩的表现性。
从一个绘画实践者的角度来看, 透纳的作品除了其本身题材, 风格的创造性以外, 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借鉴惫义。赵无极的画虽然离开了具象, 但却画出了那种让人联想到“ 炭火、水和海洋、天空和云雾” 的充满宁静和透明氛围的作品。尽管赵无极的绘画艺术属抽象范畴, 但与西方抽象画发展过程中单纯的理性思维或者纯粹的情感宜泄不同, 赵无极的作品更能让人联想起东方的水里画尤其是写意山水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关联, 而且是作品反映的“ 情致” 与精神上的内在一致。他的作品宁静、含蓄、深邃, 这同样离不开他所创造的一套独特的形式语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 画家不用光影明暗画法, 排斥富丽的色彩。而赵无极则把颜色当作辐射的光, 认为颜色跟线条符号并不矛盾, 却在无形中支配了画面的空间, 表达了光线的起伏。
在赵无极的作品中, 亮光往往没有固定的位工, 呈现出一种游离的状态。黑色的里线向四外散射至画面的边缘, 暗示粉画面之外神秘的看不见的部分而斑驳的亮光或夹杂在舞动的符号和墨线之间, 或从黑色的线条后面透出, 增强了画面的神秘感。在他的画中, 光线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性质和作用它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增强布局的协调性。
赵无极并没有保留“ 山” 、“ 天空” 、“ 海洋” 或者“ 云雾” 等主题, 而带粉自己日常的想象, 皿身于画中, 现实的痕迹便显现出来。他的作品有时是清澈明净的海滩, 展现出一种无可描攀的温柔, 忽又风云突变, 宇宙间万物奔腾, 怒涛咆哮, 黑云翻滚。色彩时而如飞流添布, 时而若黎明晨曦, 时而似熊熊烈火, 时而又像茵茵水藻或玛瑙, 兼以蔚蓝或夜青色渲染, 充满空间和光线感。
赵无极和透纳的艺术特征都是围绕粉他们对光和由光引出的色彩、空间的探索和追求所展开的。虽然在具体时代背景, 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显著不同, 但是其形成的艺术面貌却殊途同归, 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光感已经不是客观物象的光, 而是艺术家通过某种情感或理念意图, 对客观物象的皿构和再构, 在这种过程中赋予物象一种新的形态的具有意象的光色。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主题, 但是所选择的语言却又有特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这种在追逐光影的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跨越了具象和抽象的界限, 因而他们所给出的答案也跨越了具体的画种与流派的限制, 其作品背后可抽绎出类似的艺术风格, 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 显现出独立的艺术价值。
(作者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