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南宁8月7日电(记者邓亚平)记者近日经过实地调研采访后发现,由张艺谋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创作、执导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实施政府扶持与民营资本运作结合;民族艺术与著名艺术家品牌效应结合;建设专业艺术队伍与助学扶贫工作结合;开发山水景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在文化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也产生明显的多重效益。
《印象·刘三姐》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上的探索与创新,值得关注和借鉴。
政府扶持 民企加盟 市场利好
由张艺谋、梅帅元、王潮歌、樊跃等著名艺术家策划、创作、执导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闻名世界的桂林漓江山水为实景舞台,以流传久远、家喻户晓的壮族刘三姐民歌为素材,把自然山水、经典山歌、民族风情、特色服饰等元素,运用大写意的手法、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乐舞理念加以创新组合,了无痕迹地融为一体,使山野炊烟、漓江浣衣、渔舟唱晚、樵夫放排、顽童牧归等人们“久违了”的景象交织出诱人的田园诗话,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劳作与收成的快乐,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梦幻境界,展示世界名胜漓江及其两岸奇峰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和晴、阴、雨、雾等自然气候环境下的神韵,具有浓烈的原生态艺术效果,视觉冲击力不凡。
“原生状态与原创精品一色,返朴归真与大师水准齐飞”。《印象·刘三姐》为鬼斧神工的桂林山水,注入了灵性与激情,加入了新颖的艺术原素,增添了一道别具韵味的人文风景。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最大的、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大型山水常年实景演出。桂林山水、刘三姐民歌加上张艺谋等名家的创意,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特色、广西特征。
张艺谋本人认为《印象·刘三姐》最大特点就是“诗意!”。他说,“不可重复性,不可再生性,使得它成为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印象·刘三姐》演出范围位于桂林阳朔漓江两岸的木山、田家河、木山榨、、猫仔山等几个小山村一带,共约1·87平方公里。据了解,先后有67位艺术家参与了《印象·刘三姐》的创作,演出方案修改多达109次,全剧从酝酿到正式演出,历经5年零5个月。共有600多名演职员参与演出。
《印象·刘三姐》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立项并投入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由民营企业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管理和经营。
游漓江、看《印象·刘三姐》,是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时下最热门的两大旅游文化品牌。而《印象·刘三姐》成为名符其实的桂林旅游文化最强劲的新增长点,其文化品位与市场机制结合所产生的良性效应令人信服。
《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3月正式演出以来,中外观众已超过110万人次,门票总收入约8000万元、年均利润约3000万元。《印象·刘三姐》深受中外观众(游客)喜爱,场场座无虚席,主办者只得将原来的每晚一场增加到每晚两场。有的观众称之为“无与伦比、世界之最”;有的观众感觉“有说不出的感动”;有的观众评价“这是一个绝妙的点子。”
过去,阳朔基本上只能算游览漓江的中外游客的一个上落站和观光景点,中外客人在这里留宿的不多,往往是上午从桂林到阳朔,傍晚返回桂林或去他处。自《印象·刘三姐》在阳朔演出以来,阳朔旅游文化产业的变化有目共睹。据阳朔县旅游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游客留宿、酒店床位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81万人次、23万人次、6102张、2·44亿元;到2005年,这些数字分别上到近400万人次、60万人次、1·2万多张、6亿多元,此外,还新增农家旅馆200多家、床位6000多张。
据有关专家测算, 《印象·刘三姐》的演出给阳朔带来了1:5以上的拉动效益。仅演出区域及周边土地增值平均达到5至10倍以上。据阳朔县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全县的劳动力人口中,《印象·刘三姐》产业运作的受益人口占了5%,《印象·刘三姐》启动的2003年,阳朔县上交税收9400万元,第二年上交税收就增加到1·3亿元,增幅达到17. 4%。
阳朔县委副书记周永善对记者说,自《印象·刘三姐》推出后,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留宿的游客与日俱增,使阳朔全年大多处于旅游旺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部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印象·刘三姐》是集资源唯一性、艺术民族性、产业增长性、效益综合性于一体的成功项目。
农民是最实在的受益者
《印象·刘三姐》演出后对当地农村和农民所产生的实际效用,是人们始料不及的。记者调查后归结为几个方面:
——农民增收。据初步统计,当地农民通过演出、开办餐饮、出租房屋、出售或出租小食品和望远镜、雨衣、棉衣、纪念品等,每年直接或间接从《印象·刘三姐》获得的收益约为600多万元。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申国强告诉记者,仅公司每年支付给农民的演出费、加班费、保险费等就有200多万元。据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印象·刘三姐》项目负责人之一胡庆玲介绍,整个项目基本的演职员、后勤保障人员共750多人,其中雇请当地农民有400人,这些农民因岗位不同,每人每月可增收600元—1000元不等。《印象·刘三姐》演出地周边的木山、管家、下莫、田家河、木山榨、白沙湾、猫仔山7个自然村,人口2754人,其中有200多人在演出中担当拉红绸、点渔火、举旗、养渔鹰、救护等任务,人均月收入在700元-800元左右,多的有上千元。
据阳朔镇代镇长容志权介绍,木山村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大大高于全镇人均年收入3355元的水平,全村有14人在外地上大学,年人均学费在2万元左右,但无一人借钱,全部都是自家解决,这 在过去是难以做到的。
田家河村农民徐成玉告诉记者,他和儿子在《印象·刘三姐》中演“点亮渔火”,他妻子就近摆个小摊,卖点小食品、出租望远镜、雨衣、棉大衣等,儿子的女友在演出景区当导游,一家子都沾《印象·刘三姐》的光,每年能赚四五万元,最近他家花7万多元建了一栋小洋楼。
记者在田家河村看到,这个有53户的村子,每户都建了漂亮的新楼,有的还建了2栋,或3层、或5层,每栋花费5万-10万不等。村民除了用于住宿的房屋外,多余的房屋可出租给《印象·刘三姐》剧组工作人员和外来游客居住,一个标准间一天就可收入50元,租一栋楼房每年可增收2—3万元。
村民现在种的粮食、蔬菜、水果等不用到市场上去卖,可以直接卖给游客和《印象·刘三姐》剧组,这样村民既得了价钱又节约了时间干别的事。
水牛是演出必有的道具,一头牛的出场费每月400元,演出需要9头牛。农民说,养牛都赚钱!
——农民自信,状态良好。白天是农民,晚上是演员。演出为农民开辟出一片崭新的生活空间,角色转换,艺术熏陶,让他们体验到新的人生价值,进入到新的人生境界。“我现在是演员。”许多农民就这样自豪地自我推介。不少农民向记者说心里话:能参加这样大规模、高水平的演出并得到这么多中外观众喝彩,这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也有农民感叹:做演员真不容易,不努力不认真就演不好。
兴坪镇渔民黄高祥对记者说,像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和我们一越排练、一越生活,我们很自豪。
猫仔山村农民谢厚忠白天种水果、水稻,晚上在《印象·刘三姐》中“露一手”。他告诉记者,当灯光一亮、音乐一响,自己“唰”的一下将红绸拉出水面时,观众一片惊呼,掌声如雷,他就感觉特别兴奋。他说,“观众对我评价高,我很开心,越演越有劲。我希望演出红火,观众多,掌声多。”
——村容村貌改观。《印象·刘三姐》是一个“环保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投资100多万的剧场厕所,是一个污水不排入漓江的内循环重复利用的厕所,节约能源和水源,又不污染漓江。整个《印象·刘三姐》园区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实践“绿色艺术、环保先行”的理念,注重保护江岸和水面的原生状态。演出用的水雾设备、灯光设备、浮岛式水上舞台,都采用先进的环保型技术。
演出区域新修乡村道路6.2公里,以前的垃圾死角清除了,定期对道路和屋前屋后进行清扫,环境卫生大大改善,田家河村和木山村村民共493人现在还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这里还将投资2400万修建污水处理工程,其中,阳朔县与广维文华旅游产业公司共投资140万。
——签合同,守纪律,不良现象减少。《印象·刘三姐》对农民演员实行规范管理,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意识。公司与参加演出的农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依法规范管理,责权利分明。如,受到三次以上警告,协议期满后不再续签;有旷工行为的解除合约。公司对农民演职员的工作质量、劳动纪律进行考核。谁想懒散,没门。
据阳朔镇代镇长容志权介绍,过去,这一带穷得叮当响,赌博、偷盗、斗殴现象多。现在大部份青壮年村民白天在家干农活,晚上参加演出,眼界开阔,收入增多,生活充实,再没有心思搞歪门邪道,学法知法守法意识逐步增强,不良现象减少,乡村风气好转。木山村农民徐全有对记者说,过去,这一带有一帮人爱打架、赌博,动不动就拿刀子,喊砍喊杀,有时一个晚上赌掉上万元。自从参加演出后,他们找到一份正经的工作,有了固定收入。现在,一个个改邪归正,从不敢误了演出,让他请假他都不敢,因为他们都很看重这份工作。
——扶因助学,让贫困山区学生有施展机会。《印象·刘三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开办了“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主要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招收具有演艺天赋的青少年加以培养,白天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晚上参加《印象·刘三姐》演出,实行“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学生免收学杂费、食宿费,每月有还有几百元的演出补贴。据了解,学校每年支付给学生的补贴、学费、伙食费等约为1万元。12岁的侗族女生吴莲明来自贵州从江县高增乡高增村,她对记者说,毕业后还愿留在这里,去年,她给家里寄回500元。
另一种艺术境界——用文化把农民组织起来
《印象·刘三姐》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等奖项。其总策划人和制作人梅帅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生态演出是我们的初衷:把山歌、放排、牧归、渔火、拉网这些场景,编排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的艺术品,以艺术的方式把许多“失落的东西”重新捡起来。因为角色的转换,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变成了艺术,农民演自己,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展示和升华,也展示了个性美和自信心。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注入了优秀传统文化原素的新农村建设的气息。
梅帅元表示,愿意将《印象·刘三姐》直接辐射的地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实验区,用文化把农民组织起来、把中外游客的目光吸引过来,充分展示先进文化的力量,从文化的层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实事。
阳朔县委副书记周永善对记者说,《印象·刘三姐》是我们这里最响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是一个环保品牌,这样的品牌多多益善。《印象·刘三姐》地处乡村,但与农民的矛盾却很少,这是因为《印象·刘三姐》与农民的利益已经融为一体,农民做到了“离土不离乡”,只用晚上空闭时间演出,就能赚钱,得实惠,还能“过把演员的瘾”,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这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所以,对《印象·刘三姐》,农民自觉维护,自愿出力,从内心希望她发达。“这才是《印象·刘三姐》最成功之处!”周永善说。
将一群懒散的农民训练成守纪律、讲效率的演员,让《印象·刘三姐》项目负责人之一的胡庆玲倍感欣慰。演出的训练和排练是严格有时甚至是严酷的,加上野外环境艰苦、条件差,一个晚上下来,手磨出血、全身被蚊虫叮咬得红肿、身体精疲力尽是家常便饭。从未见过这等阵式和场面的农民免不了埋怨、发牢骚以至撂挑子,但绝大部分人最终还是坚持下来。2005年7月的一场演出进行到红绸表演时,音响发生故障,音乐出现跳跃,90位农民演员全部静躺水中,无一人惊惶失措或起身走动,一直坚持到音乐和表演程序恢复正常。“训练有素,可见一斑。他们的救场意识、全局意识非常到位。”胡庆玲激动地说。她告诉记者,各村的农民演员都有限额,一但出现空缺,村民们都争着报名“抢指标”。这充分说明,除了经济收入外,在《印象·刘三姐》演出过程中,农民们找到了新的事业目标和人生追求,有了新的发展平台,这种良好的感觉和心态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
阳朔镇代镇长容志权说,下一步,我们也考虑要借助《印象·刘三姐》品牌优势和效应,做好规划,更好地推进这一区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容小宁对记者说,“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印象·刘三姐》的偿试、探索与成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怎样更有效地发挥民族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挖掘和创作出更多的富有民族特色、具有艺术感染力又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品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当前的重点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