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境象:国美油画的隐逸情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25 17:54:18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朝诗人陶渊明的这份怡然自得、物我两忘的心境,当你走进杭州市中山北路1号人可艺术中心的展厅,能体会到几分。6月23日,由人可艺术中心主办、兰友利策展的九人油画联展“南山境象”在这里举行,展览邀请了来自中国美院的九位年轻油画艺术家,汇集了40多幅功底深厚的具象表现主义油画作品。

今天的中国油画,若以学院背景来梳理,表现得比较活跃的是中央美院、四川美院的油画系艺术家,而远居江南的中国美院油画系,在历经八五美术新潮之后,似乎进入了一个“失声”阶段。尽管这所学校曾经走出了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吴大羽等艺术大师。今天的国美油画是一个怎样的面貌,新一代艺术家是否踏着大师们的足迹继往开来,是否有一个比较整体的特征和共性之下不同的个性,我们还得从《南山境象》这个展览中去寻找答案。

张佐《本命年》2010

张佐《两生花》

本次参展艺术家包括蒋梁、李文东、刘世江、檀梓栋、邬大勇、吴建青、张佐、游东醌、赵明方九位。他们的参展作品都偏具象,有些极度写实,比如本次展览中最年轻的艺术家张佐的肖像作品《本命年》,“这张是我在研一的时候画的,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画了整整一年,出发点很简单,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技法,而且我在试探自己,最长一张画能画多久,最细能细到什么程度。”艺术家介绍。而张佐另外一幅刚刚完成的大作《两生花》用宗教化的构图表达他对图像画时代的正面回应.

蒋梁《晚风》2007

也有些作品在写实当中强调构成和形式感,比如蒋梁的风景画,檀梓栋笔下的画室和校园、游东醌《浮光掠影》系列,尽管风格不尽相同,但都表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的观照,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油画本身的虔诚之心,静谧无声的画面让观者感受到岁月在悄无声息的流淌。正如蒋梁所说,事物的现象因为有着迷人的神秘和深度,使得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转向它,接纳它,甚至在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下渴望与之融为一体。

刘世江作品

人可艺术中心的橱窗新换上了李文东和刘世江的大幅油画,李文东的学院派人物画凸显了艺术家油画本体语言上的扎实功底和追求,刘世江的作品主题明确,有一种浓郁的乡土情怀,艺术家说:“每一位画家创作的源泉都来自他内心的情结,都是有意无意地用手中的画笔抒发着这份黏稠的情感。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走的多远,魂牵梦绕的永远是他的老家.”

檀梓栋的艺术作品比较注重空间,多年以来他的目光始终未离开画室和校园,画家笔下的象山校园有一种迷人的气息,凝视画面的一瞬间,时光仿佛停止在一个永无止尽的清凉夏日,金黄色落日余晖洒满了校园。中国美院校长许江多年前的一段话描述得非常准确而富有诗意:“日光沿着一堵老墙爬过去,潜入浓浓的树荫。在树荫的另一边,绿树摇曳,矮草低,黑沥青路面向坡下翻伸过去,斑斑驳驳的网影映衬着一种特有的静谧,并交织着而为舞台背景一般的安宁和从容。这是檀梓栋的校园绘画。”

赵明方作品

赵明方是所有参展作者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本次展览中最不“具象”的一位画家,她更多地是捕捉心灵中一闪而过的某个场景和景象,画面表达得非常舒展充分,浮动着一种慵懒闲适的波萨诺瓦音乐风。

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真诚而富有感染力,是年轻一代画家对生活的诠释,对人性的解读。“南山·境象”寓意着一种“无为”的隐逸文化的情境——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对架上绘画的持守作为“回到绘画本身”的努力,呈现出最可贵的品质是画面中的那一份沉静。策展人兰友利透露,本次展览是人可艺术中心着手对中国美院油画艺术家进行全面梳理和呈现的第一步,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展览陆续举行。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