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在沪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18 15:57:34 |
文章来源: www.powerstationofart.com

《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于2012年12月15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启幕。法国外交部法语及法语国家部长雅米娜班贵珪、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蓬皮杜中心主席阿兰 瑟博、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阿尔弗莱德帕克芒、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卢力捷、法国驻华文化参赞周子牧等出席了开幕仪式。展览将延续至2013年3月15日。

法国蓬皮杜中心藏有六千余位艺术家创作的近八万件作品,居世界现当代艺术品收藏首列,围绕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的藏品是蓬皮杜馆藏的瑰宝之一。本次展览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季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蓬皮杜中心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大型展览。展览谈判历时近一年,主题及内容由中法双方共同商议而出,由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狄迪耶奥丹爵先生担任策展人。

超现实主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激荡于欧洲的艺术浪潮。它提出的关于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一系列问题,既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和生存条件的怀疑,也是一场求新求变的“精神革命”。其美学观点(如“无意识”、自动绘画/书写、共同创作等),影响至今。本次展出藏品共一百余件,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伊始跨越至今,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展出包括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曼雷、阿曼、基彭贝尔格、凯撒、史波耶里、杜布菲、巴塞里兹、里希特、波尔克、古尔斯基、菲利克斯冈萨雷斯 托雷斯、波坦斯基、巴尔代萨里等大师的作品。最大尺幅的作品为弗兰克斯特拉1994年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再现自己以往作品中的图案的9.6米长丙烯画作《波伦布》,以及让杜布菲1984年为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而作的8米长的《万物之理》。

展览也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给予特别的关注,其中包括这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也包括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艺术家们。围绕着陈箴的代表作《圆桌》,展览向上海观众展出蔡国强、王度、黄永砯、张洹、严培明的作品。

如何在当下看待超现实主义的诗意特征,是此次展览的初衷。展览的标题源自1919年安德烈 布勒东与菲利普苏波合著的第一部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磁场》,同时也与展览场地交相辉映(昔日的发电厂改建为今天的博物馆)。

展览以阿尔及利亚裔法国艺术家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的壁画《来自马塞尔的问候》拉开帷幕。壁画中央写着一句话:“一切都会好的”。《来自马塞尔的问候》直接借用马塞尔杜尚的作品《大玻璃》中的元素,将其重新安置在梦幻般的语境中,同时采用漫画的形式。丁丁和杜尚“平起平坐”,前卫的参照物因此变得通俗,艺术家致力于表现绘画中角色的游戏,而不是简单的自由组合。作品因此成为“背景”,艺术史粉墨登场。

展览分为六个部分:相遇、诗的物象、夜、自动主义、爱神、文象。每个部分均由一系列超现实主义名作引入,并延伸至当代艺术创作。第一部分名为“相遇”。我们将从超现实主义者们发明的“精美的尸体”游戏以及马克思恩斯特的版画拼贴起程,对“拼贴”进行一次全景式的考古与再发现。第二部分名为“诗的物象”。1929年,安德烈布勒东在其《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应对真实”的紧迫性,而“创造能适应新需求的物件”是超现实主义者们对此的回应。在这个版块中,被布勒东视为首批超现实实物作品的杜尚的现成品,将带领观众领略日常物件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有意思的是,其中的一件作品《瓶架》与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底楼入口处展出的黄永砯的作品以及三楼露西+乔治奥塔《奥塔水净化处理厂》中的瓶架遥相呼应。

“如果您喜爱爱情,您就会喜爱超现实主义”,安德烈布勒东曾这样写道。爱与欲,一直是超现实主义的重要内核。在第五部分“爱神”中,我们将看到珍贵的汉斯贝尔默《玩偶的游戏》系列。这位德国艺术家在上世纪30年代受到一个16世纪木偶的启发,制作了一系列著名的球体关节人形玩偶。安德烈拉佛瑞的《借鉴1°瀑布2°煤气灯》是对杜尚遗作的“重读”。垂死的“新娘”的手中举着一盏孤独的煤气灯,照亮私密的身体:它即是晦暗的欲望的对象,又是偷窥者眼睛的象征。 “文象”——第六部分的标题,也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雷内 马格利特那篇著名文章《文字和图像》的标题。在此版块中,观众将通过罗伊利希滕斯坦、克里斯蒂安 波尔坦斯基、罗伯特 康博、雷蒙德培德邦、张洹等艺术家的作品经历文本和图像的游戏,系统地体味艺术家为思考提供的修辞学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