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策展人如何将“叛逆”进行到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17 13:29:05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青年策展人侯瀚如


叛逆特点二:非常理出牌 一切皆可能

被誉为策展人教父的栗宪庭曾写过《重要的不是艺术》,当人们把问题回归到思考空间和时间的问题之上以后,移动中的策展人侯瀚如告诉了我们《重要的不是空间》。什么?对于策展人来说,空间不是问题,那如何将展览很好的实现呢?

早在1992年,年轻的侯瀚如刚刚移居到巴黎不久,他的一个朋友在一个快要被拆掉的楼房里租了一间工作室。由于这个工作室处在一个拆与建的临界点上,侯瀚如和来自世界的十几个艺术家相约完成一个名叫“潜在废墟的风景”的展览,以探讨城市建筑的拆与留、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的视觉形象等问题。在这样一个性质的空间中的展览对具有完善体制的巴黎艺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奇,因为这样的展览并不是在一个正式的展览的空间中发生的。

继这个“摇摇晃晃”的“小叛逆”之后,1993年,因为经济拮据,侯瀚如和他的太太在巴黎租下了一套很小的顶楼公寓,他们换掉墙纸并将屋内的墙面刷白,在这个很小的房间的走廊,他又开始了一次叛逆的策展计划。因为它是流动的,而且不断需要通过人们的使用行为来定义和重新定义,同样,它也是一个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基于以上想法,侯瀚如开始每个月邀请不同的艺术家来他家的这个空间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一件作品,然后展览三个星期。人最多的时候迎来了一百多人,这个项目持续了13个月。它的叛逆实现了年轻的策展人关于艺术的实验性的想法,另一方面在展览的样式和策划的观念上也具有某种实验性。当年的他是这么回应这种叛逆的行为说:“这种极端的实验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算是一个测试:作为艺术策展人,到底我们日常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可以到什么程度,它的极限在哪里?”同样青年策展人付晓东也一直在做很多看似不是策展人应该“玩”儿的事情,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破了策展的边界,将艺术和科学之间的无限可能性引起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接触、认识和思考。虽然也面对很多质疑,但是这种叛逆和勇敢同样启发了很多策展人,更多的直接受益者其实是青年艺术家,创作从此也变得像宇宙和星空一样自由。

很明显,这些青年的叛逆之举,让不按常理出牌的展览充满了思考的各种可能性。

   Previous   1   2   3   4   Next